国学666 » 《本草纲目》 » 第三卷 百病主治 > 暑

重要提示: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治疗)。

【释名】

有受暑中暍,受凉中暑。

〖中暑〗

水蓼:煮汁灌。胡麻:炒黑,井水擂灌。大蒜:同道中热土捣,水澄#-666hh;

〖清暑〗

香薷:解暑利小便,有彻上彻下之#-666ii;。夏月:解表之药,能发越阳气,消散畜水。黄连:酒煮丸#-666hh;,主伏暑在心脾,发热吐泻痢渴诸病。木瓜、枇杷叶、赤茯苓、厚朴、猪苓:并主伤暑有湿热诸病。桂心:大解暑毒,同茯苓丸#-666hh;。同蜜作渴水饮。黄檗:去湿热,泻阴火,滋肾水,去痿弱。雄黄:暑毒在脾,湿气连脚,或吐或痛,或痢或疟,炼过丸服。

〖泻火益元〗

黄芪:伤暑自汗,喘促肌热。#-666aa;参:暑伤元气,大汗痿霆,同麦门冬、五味子煎服,大泻阴火,补元气,助金水。甘草:生泻火,熟补火,与参、芪同为泻火益气之药。麦门冬清肺金,降心火,止烦渴咳嗽。黄芩、知母:泻肺火,滋肾水。苦茗:同姜煎饮,或醋同饮,主饬暑泻痢。

下一篇:囊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