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
重要提示: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治疗)。
【释名】
也称黄芪、戴糁、戴椹、芰草、百本、王孙。
【集解】
(时珍说)黄耆的叶像槐叶但稍微要尖小些,又像蒺藜叶但略微要宽大些,为青白色。开黄紫色的花,如槐花般大小。结小尖角,长约一寸。根长二三尺,以紧实如箭杆的为好。嫩苗也可以食用。收取它的子,在十月下种,如种菜法也可以。
根(气味)甘,微温,无毒。
〖主治〗
痈疽、烂疮,排脓止痛,麻风病,内外及混#-666ff;痔、瘘管,补虚,小儿百病。治妇#-666aa;子宫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男#-666aa;虚损,五劳瘦弱,止渴,腹痛泻痢,益气,利阴气。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治发背。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腹内积块、淋巴结核、大脖子,非行经期间阴道内大量出血,湿热痢,产前后一切病,月经不调,痰咳,头痛,热毒赤目,治虚劳自汗,补肺气,泻肺火心火,益胃气,去肌热及诸经痛。
〖发明〗
(宗奭说)防风、黄耆,世间多相须而用。唐许胤宗初做官,任新蔡王外兵参#-666kk;时,柳太后受了风邪,不能说话,脉沉且饮食不进。胤宗说:“既然不能#-666hh;药,就只适宜用汤气蒸熏,药入皮肤的纹理,一周便可治愈。”于是就熬了几斛黄耆、防风汤,放在床下,气如烟雾,当晚柳太后便可以说话了。防风能制黄耆,黄耆得防风的辅佐,它的#-666ii;效就愈大,这是相畏相使的缘故。#-666aa;的口与地相通,鼻与天相通。口用来养阴,鼻用来养阳。天主清,故鼻不受有形而受无形;地主浊,故口受有形且兼受无形。柳太后生了病不能说话,若#-666hh;用有形之汤,#-666ii;效缓慢作用很小,现在用药熬汤,汤气满室,那么口鼻都吸收了药效。如果不是聪明的人知晓这个道理,柳太后便不可能回生。
〖附方〗
1. 小便不通。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666hh;。小儿减半。
2. 酒疸黄疾(酒后寒,身上有赤、黑、黄斑)。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666cc;研细。每服少许。日服三次,酒送下。
3. 老人便秘。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666ff;,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一次,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4. 血淋。用黄芪、黄连,等#-666dd;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
5. 少淋。用黄芪、人参,等#-666dd;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炙过后,蘸药末吃下,用盐水送服。
6. 吐血。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666cc;研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
7. 咳脓咳血,咽干。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666cc;研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
8. 肺痈。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9. 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用黄芪二两、茹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666ff;,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疮上。一天三次。
10. 胎动不安。用黄芪、川芎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升。#-666dd;次服下。
11. 阴汗湿痒。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效果显著。
黄耆
炙黄芪根(主治)补肺气,泻肺火心火,益胃气,去肌热及诸经痛。
茎叶(主治)疗渴及筋挛,痈肿疽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