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茅
重要提示: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治疗)。
【释名】
也称#-666ll;茅、茅爪子、婆罗门参。
【集解】
(斅说)仙茅生于西域,叶子像茅。其根粗细有筋,或如笔管,有节纹理。花黄色多涎。蜀中诸州也有。(颂说)今大庾岭、蜀川、江湖、两浙诸州也产仙茅。叶青如茅而软,且略阔,而有纵文。又似初生棕榈秧,#guoxue666-com;尺许。至冬尽枯,春初乃生。三月有花如栀子花。黄色,不结实。根#-666ll;茎直,大如小指,下有短细肉根相附,外皮粗褐色,内肉黄白色。二月、八月采根曝干用。根(修治)(斅说)采仙茅用清水洗,刮去上面的一层薄皮,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以布袋盛,在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拌湿,蒸,从巳至亥,取出曝干。勿触铁器及牛乳,斑入鬓须。
根(主治)久#-666hh;通#-666nn;强记,助筋骨,益肌肤,长精#-666nn;,明目。治一切风气,补暖腰脚,清安五脏。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666aa;失溺无子,益阳道。久#-666hh;通#-666nn;强记,助筋骨,益肌肤,长精神,明目。治一切风气,补暖腰脚,清安五脏。久#-666hh;轻身,益颜色。丈夫五劳七伤,明耳目,填骨髓。开胃消食下气,益房事不倦。
〖发明〗
(颂说)五代伪唐筠州刺史王颜说,因《国书》编录西域婆罗门僧服用了仙茅方,当时盛行。主治五劳七伤,明目益筋力。说,十斤乳石不及一斤仙茅,表其#-666ii;力。开元元年婆罗门僧进此药,唐明皇服后效果显著,令当时#-666mm;方不传。天宝之乱,方书流散,上都僧不空三藏得到此方,遂传与司徒李勉、尚书路嗣恭、给事齐杭、仆射张建封服用,皆效果显著。(时珍说)仙茅久服能够令#-666aa;长生,其甘能养肉,辛能养节,苦能养气,咸能养骨,滑能养肤,酸能养筋,宜和苦酒服食,必效。
〖附方〗
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须发。仙茅二斤,放入淘糯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锉,阴干。另用苍术二斤,放入淘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皮,焙干。取这样制过的仙茅、苍术各一斤,与枸杞子一斤,车前子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熟地黄焙各四两一起研细,加酒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温酒送下。日服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