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本草纲目》 » 第十二卷 木部 > 柳

重要提示: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治疗)。

柳插图

【释名】

也叫小杨、杨柳。

【集解】

(颂说)现在处处都有,俗称杨柳,其种类不止一种。蒲柳就是水杨,枝条刚劲有韧性,可以做箭杆,多长在河北。杞柳则长在水边,叶粗而白,木质纹理微赤,可以做车轱辘。现在的#-666aa;取其细小的枝条,用火烤软,弯曲制成箱箧。(时珍说)将杨柳纵横倒顺而插都能生长。初春生柔荑,随后开黄蕊花,到春末叶长成后,花中便结细小的黑子。花蕊落下时产生的絮如白绒,随风而飞,沾到衣#-666hh;上能生虫,飞入池沼中就化为浮萍。古代#-666aa;在春天常取榆木和柳枝。陶朱公说,种千株柳树,可供给足够的柴炭,其嫩芽可以做汤代茶饮。

柳华【释名】

也叫柳絮。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止血,治风湿性关节炎及四肢挛急活动不利、膝关节疼痛、风水黄疸及金疮恶疮。

叶嫩芽(气味)苦,寒,无毒。

柳插图

〖主治〗

治天行热病,阴虚发热,下水气,解丹毒,治腹内血,止痛。煎水洗可治漆疮及恶疥疮。煎膏可续接筋骨,长肉止痛。另外,#-666hh;用它还能治金石发大热毒,除汤火气入腹及疔疮。

枝、根白皮(主治)治痰热淋疾,黄疸白浊。煮酒后用来漱口还可治牙齿痛,做浴汤可治风肿发痒。

〖附方〗

(柳华)1. 吐血咯血。用柳絮焙过,研末,米汤送#-666hh;一钱。

2. 刀伤血出。用柳絮包敷即可痊愈。

3. 大风疬疮。用杨花四两,捣成饼,贴壁上,干后取下,泡淘米水中一时,取出焙干,研末,取二两,加白花蛇、乌蛇各一条(去头尾,酒浸用肉),全蝎、蜈蚣、蟾蜍、雄黄各五钱,苦参、天麻各一两,#-666cc;研末,水煎麻黄取汁,与各药同熬,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朱砂为衣。每#-666hh;五十丸,温酒送服。一天服三次,以愈为度。

(柳叶)1. 小便白浊。用清明柳叶煎汤代茶,以愈为度。

2. 小儿丹毒。用柳叶一斤,加水一斗,煮取汁三升,洗患处。一天洗七八次为宜。

3. 眉毛脱落。用垂柳阴干,研末,放在铁器中加姜汁调匀,每夜涂抹眉部。

4. 无名恶疮。用柳叶或皮,水煮汁。加少许盐洗患处。

5. 漆疮。用柳叶煎水洗。

(枝、根白皮)1. 黄疸初起。用柳枝煮浓汁半升,一次服下。

2.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病似反胃噎膈。取新柳枝一大把,熬汤,煮小米做饭。加酒、面做饭滚成珠子,晒干,装袋中悬挂通风处。用时烧滚水随意下米,待米浮起查看无硬心则为熟。一次吃完。稍久,面和米就会#-666dd;散开,这样制成的米,叫做“络索米”。

3. 走注气痛(身上忽有一处如被#-666aa;打痛,痛处游走不定,有时觉痛和极冷)。用白酒煮杨柳白皮,趁热熨痛处。

4. 风毒肿痛。治方同上。

5. 项下瘿气。用柳根(水边露出者)三十斤,加水一斛。煮取一升,泡糯米三斗,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适量。

6. 齿龈肿痛。用垂柳枝、白杨皮、槐白皮、桑白皮等#-666dd;,煎水,热含冷吐。又方:用柳枝、桑枝、槐枝,煎水熬膏,加姜汁、细辛、川芎末,调匀擦牙。

7. 风虫牙痛。用杨柳白皮一小块含嚼,取汁渍齿根,几次即可痊愈。又方:用柳枝一握,碎,加少许盐,浆水煎含,甚效。

8. 耳痛有脓。把柳根切细,捣烂,封贴痛处,药干即换。

9. 漏疮肿痛。用柳根伸出的红须每日煎水洗10. 乳痛初起。用柳根皮捣烂,包布中,火上烤热熨患处。布冷即换。

11. 反花恶疮(肉翻出如饭粒,根深脓溃)。用柳枝叶三斤,加水五升煎汁二升,再熬成糖稀状。每天涂擦三次。

12. 背起丹毒。用柳木灰加水调涂。

13. 汤火灼疮。用柳皮烧灰涂擦。亦可用根白皮煎猪油涂擦。

14. 痔疮如瓜,肿痛如火燎。用柳枝煎浓汤洗后,艾灸三五壮,大泻脓血即可愈。

下一篇: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