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瓮
重要提示: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治疗)。
【释名】
(藏器说)毛虫作茧,形如瓮,故名雀瓮。俗呼雀痈,声相近也。(保升说)雀好食其瓮中子,故俗呼雀儿饭瓮。(时珍说)俗呼毛虫,又名杨瘌子,因有螫毒也。此虫多生石榴树上,故名天浆。(宗奭说)多在棘枝上,故说棘刚子。
【集解】
(别录说)雀瓮出汉中。生树枝间,蛄嘶房也。八月采,蒸之。(弘景说)蛄蜥,蚝虫也。在石榴树上。其背毛螫#-666aa;。生卵形如鸡子,大如巴豆。(藏器说)蚝虫好在果树上,大小如蚕,身面背上有五色斑毛,有毒能刺螫#-666aa;。欲老者,口中吐白汁,凝聚渐硬,正如雀卵。其虫以瓮为茧,在中成蛹,如蚕之在茧也。夏月羽化作蛾,放子于叶间如蚕子。(时珍说)蛄蜥处处树上皆有,牡丹上尤多。入药惟取榴棘上、房内有蛹者,正如螵蛸取桑上者。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枣热结气,蛊毒鬼疰,小儿惊痫。(颂说)今医家治小儿慢惊。用天浆子有虫者、白僵蚕、干蝎三物各三枚,微炒捣末。煎麻黄汤,调#-666hh;一字,日三#-666hh;。(藏器说)雀瓮打破取汁,与小儿饮,令无疾。小儿病撮口者,渐渐口撮不得饮乳。但先赘口傍见血,以瓮研汁涂之。
〖附方〗
1. 撮口噤风。用棘科上雀儿饭瓮子未开口者,取内物和乳汁研,灌之。又方:棘刚子五枚,赤足蜈蚣一条,烧存性,研匀,和饭做麻子大的丸子。每#-666hh;三五丸,乳汁下。
2. 小儿脐风。白龙膏用天浆子有虫者一枚,真僵蚕炒一枚,腻粉少许,研匀。以薄荷自然汁调,灌之。
3. 急慢惊风。用天浆子房去皮生用三枚,干蝎生用七枚,朱砂一钱,研匀,和饭做如粟大的丸子。每服二丸,荆芥汤送下。
4. 小儿痫疾。棘枝上雀瓮,研,其间虫也,取汁灌之。
下一篇: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