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本草纲目》 » 第十三卷 虫部 > 蟾蜍

蟾蜍

重要提示: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治疗)。

蟾蜍插图

【释名】

又名癞蛤蟆。

【集解】

(别录说)原生长在江湖池泽之中。(颂说)现在处处都有。蟾蜍多在潮湿的地方,形体大,背上有层层叠叠像痱子的东西,行动迟缓,不能跳跃,也不能鸣叫;蛤蟆多生活在水中,体态小,皮肤上多黑斑点,善跳跃,行动敏捷。二者属同一类,但#-666ii;用稍有差别。

〖气味〗

辛,凉,微毒。

〖主治〗

治外阴溃烂、恶疽疮,疯狗咬伤。能#-666ff;玉石。烧灰敷疮,效果甚佳。治温病发斑危急,去掉蟾蜍肠生捣食一二只,立愈。杀疳虫,治鼠瘘和小儿劳瘦疳疾,面黄,破腹内结块。

蟾蜍插图

蟾蜍

〖附方〗

1. 腹中冷癖(逆害饮食,两胁痞满,按之鸣转)。用大蟾蜍一个,去皮、肠,切成小块,加芒硝(体强者一升,中等者七#-666ff;,体弱者五#-666ff;),以水七升,煮至四升,一次#-666hh;下,以泻为度。

2. 小儿疳积(疳积腹大,黄瘦骨立,头生疮疖)。用立秋后大蟾蜍,去首、足、肠,涂上清油,在瓦上炙熟吃,有积秽排出。连吃五六个,一月之后,形容改变,疗效明显。

3. 五疳八痢(面黄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用大干蟾蜍一个(烧存性)、皂角(去皮、弦)一钱(烧存性)、蛤粉(水飞)三钱、麝香一钱,#-666cc;研末,糊成如粟米大的丸子。每#-666hh;三四十丸,空心米汤送#-666hh;。一天服两次,此方叫做“五疳保童丸”。

4. 走马牙疳,浸蚀口鼻。用干蟾蜍裹黄泥中煅过,取二钱半,加黄连二钱半、青黛一钱、麝香少许,#-666cc;研末,敷患处。

5. 小儿口疮、褥疮,褥疮。用夏季蟾蜍炙过,研末,敷患处。

6. 一切湿疮。用蟾蜍烧灰,调猪油涂擦。

7. 肿毒初起。大蟾蜍一个剁碎,和炒石灰一起,研如泥,敷涂。频换药。

8. 破伤风病。用蟾蜍二两半(切剁如泥),加花椒一两,同酒炒熟,再加酒二两半,温服。通身出汗,见效。

9. 折伤接骨。大蟾蜍生研如泥,敷涂伤处,外用竹片包好捆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