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本草纲目》 » 第十四卷 鳞部 > 蛤蚧(gé jiè)

蛤蚧(gé jiè)

重要提示: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治疗)。

蛤蚧(gé jiè)插图

【释名】

也称蛤蟹、仙蟾。

【集解】

(志说)蛤蚧生于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形如大守宫,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最惜其尾,见#-666aa;取之,多自啮断其尾而去。药力在尾,尾不全者不效。(时珍说)按《段公路北户录》中说:其头部如蟾蜍,背部呈绿色,上有黄斑点,如古锦纹,长尺许,尾短,其声最大,多居木窍间,亦守宫、蜥蜴之类也。

〖修治〗

(斅说)其毒在眼。须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以酒浸透,隔两重纸缓焙令干,以瓷器盛,悬屋东角上一夜用之,力可十倍,勿伤尾也。

〖气味〗

咸,平,有小毒。

〖主治〗

久咳嗽,肺劳传尸,杀鬼物邪气,下淋沥,通水道。下石淋,通月经,治肺气,疗咳血。肺痿咯血,咳嗽上气,治折伤。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

〖发明〗

(时珍说)过去的#-666aa;说补可去弱,#-666aa;参羊肉之属。蛤蚧补肺气,定喘止渴,#-666ii;同人参;益阴血,咸精扶羸,#-666ii;同羊肉。近世治劳损痿弱,许叔微治消渴,皆用之,俱添其滋补也。

〖附方〗

1. 久嗽肺痈,久嗽不愈,肺积虚热成痈咳出脓血,喉中气塞,#-666ee;膈噎痛。用蛤蚧、阿胶、鹿角胶、生犀角、羚羊角各二钱半,用河水三升,银石器内火熬至半升滤汁。时时仰卧细呷。日一#-666hh;

2. 喘嗽面浮并四肢浮者。蛤蚧一雌一雄,头尾全者,法酒和蜜涂之,炙熟,紫团人参似人形者,半两为末,化蜡四两,和作六饼。每煮糯米薄粥一盏,投入一饼搅化,细细热呷之。

下一篇:鳞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