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本草纲目》 » 第十四卷 鳞部 > 鳜鱼

鳜鱼

重要提示: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治疗)。

【释名】

又称石桂鱼、水豚。

【集解】

(时珍说)生长在江湖中。形体扁平,肚腹宽阔,口大鳞细,首和尾短,难以屈曲。体形有黑色的斑彩,颜色鲜明的是雄性,稍微黑一些的是雌性,鱼背上有鳍刺。鱼的皮比较厚,肉紧凑,肉中没有细刺。食性杂,亦食小鱼。夏天藏在石缝中,冬天藏在淤泥里。鳜鱼小的才好吃,长到三五斤就不好吃了。李鹏飞《延寿书》说,鳜鱼背上有十二根大刺,和十二月相对应。若食用时被鲠住对#-666aa;的伤害很大,只有用橄榄核磨水吞咽才可消除,可能这就是鱼惧怕橄榄的原因。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治疗腹内恶血,杀肠道寄生虫,益气力,健身强体,补虚劳,另可益胃固脾,治疗肠风泻血。

〖发明〗

(时珍说)张呆《医说》中说,越州有一位姓邵的女子,十八岁时就已经患痨病多年,偶尔喝了鳜鱼汤病就好了。这正与其能补虚劳、益脾胃的说法吻#-666ff;,看来仙#-666aa;刘凭、隐士张志和都嗜食此鱼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附方〗

骨鲠竹木刺入咽喉。用在腊月收获阴干的鳜鱼胆研末冲#-666hh;。每次用皂荚子大小的鱼胆粉煎后用酒趁热含咽。能吐则鲠随涎沫流出,不吐再#-666hh;,以吐出为限度。酒因各#-666aa;的酒量而定,没有不出来的。鲤鱼、鲩鱼、鲫鱼的胆都可以这样使用。

下一篇: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