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本草纲目》 » 第十四卷 鳞部 > 泥鳅

泥鳅

重要提示: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治疗)。

【释名】

亦称鳛鱼。

【集解】

(时珍说)海鳅生于海里,江鳅生活在江中,两者都很大。只有泥鳅生活在湖池中,且形体最小,只有三四寸长。体圆身短,无鳞,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黏液,因而滑腻难以握住。可与别的鱼交配,性喜沉埋于泥中,所以《庄子》称,鳅与鱼游。生长在沙中的纹理较为淡浅,南方#-666aa;剔除它的脊骨,做肉羹吃,味道极好。《物类相感志》说,用灯芯煮鳅鱼,味道比一般煮法更好。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暖中益气,醒酒,解除消渴症。同米粉一起煮食,可调补中焦脾胃,治疗痔疮。

〖附方〗

1. 消渴饮水。用泥鳅十条,阴干,去头尾,烧灰,加干荷叶等#-666dd;#-666cc;研末。每#-666hh;二钱,水调下。一天#-666hh;三次,此方叫做“沃焦散”。

2. 阳痿。煮食泥鳅可治。

下一篇: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