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本草纲目》 » 第十二卷 木部 > 牡荆

牡荆

重要提示: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治疗)。

牡荆插图

【释名】

也叫黄荆、小荆、楚。(弘景说)既是牡荆,不应有子。小荆应是牡荆。牡荆子大于蔓荆子,而反呼小荆,可能是因为树形的缘故。

【集解】

(颂说)牡荆,今眉州、蜀州及附近州郡皆有,俗名黄荆。枝茎坚劲,作树不作蔓。叶如蓖麻,更疏瘦。花红作穗。实细而黄,似麻子大。有#-666aa;说就是小荆。牡荆体蔓汁实,烟火不入其中,主治心风第一。(保升说)蔓荆蔓生,牡荆树生。(时珍说)牡荆处处山野皆有,山#-666aa;采它为薪。年久不砍,树长大如碗。木心方,枝对生,一枝五叶或七叶。叶如榆叶,长而尖,有锯齿。五月间开红紫色花,成穗。子大如胡荽子,有白膜皮裹。

实(气味)苦,温,无毒。(主治)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得柏实、青葙、术,疗风。炒焦研末,饮#-666hh;,治心痛及妇#-666aa;白带。用半升炒熟,加酒一盏,煎一沸,热#-666hh;,治小肠疝气效果甚佳。浸酒饮,治耳聋。

牡荆插图

牡荆

叶(气味)苦,寒,无毒。(主治)久痢,霍乱转筋,血淋,下部疮,主脚气肿满。

根(气味)甘、苦,平,无毒。(主治)水煮#-666hh;,治心风头风,肢体诸风,解肌发汗。(发明)(时珍说)牡荆苦能降,辛温能散;降则化痰,散则祛风,故宜风痰之病。

荆茎(主治)灼烂。洗灼疮及热焱疮,有特效。同荆芥、荜拨煎水,漱风牙痛。

荆沥(修治)(时珍说)取法:用新采荆茎,截尺五长,架于两砖上,中间烧火炙,两头以器承取,热服,或入药中。又法:截三四寸长,束入瓶中,仍以一瓶#-666ff;住固,外以糠火煨烧,其汁沥入瓶中。(气味)甘,平,无毒。(主治)饮,去心闷烦热,头晕目眩,心头欲吐,卒失音,小儿心热惊痫,止消渴,除痰唾,令人不睡。除风热,通经络,导痰涎,行血气,解热痢。

〖附方〗

(实)1. 白带下。用牡荆子炒焦研末,饮服。

2. 小肠疝气。用牡荆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开,乘热饮服。效果佳。

3. 湿痰白浊。用牡荆子炒研末,每次酒送服三钱。

4. 耳聋。用牡荆子泡酒常饮。

(叶)1. 九窍出血。荆叶捣汁,酒调服二#-666ff;

2. 小便尿血。治方同上。

3. 腰脚风湿。用荆叶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为度。

(荆沥)1. 中风口噤。服荆沥,每次一升。

2. 头风头痛。每日取荆沥饮服。

3. 喉痹疮肿。取荆沥细细咽服。

4. 心虚惊悸,形容枯瘦。用荆沥二升,火上煎至一升六#-666ff;#-666dd;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

5. 赤白下痢。久不愈。用荆沥饮服,每日五合。

下一篇: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