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
重要提示: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治疗)。
【释名】
也称紫珠。皮名肉红、内消。(时珍说)木似黄荆而色紫,因此得名。皮色红而消肿,故称肉红。
【集解】
(颂说)紫荆处处都有。#-666aa;多种于庭院间。木似黄荆,叶小无桠,花深紫可爱。(藏器说)即田氏之荆也。至秋子熟,正紫,圆如小珠,名紫珠。江东林泽间甚多。
木、皮〖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破宿血,下五淋,浓煮汁#-666hh;。可通小肠。解诸毒物,痈疽喉痹,飞尸蛊毒,肿下瘘,蛇、虫、蚕、狂犬毒,并煮汁#-666hh;。亦以汁洗疮肿,除血长肤。活血行气,消肿解毒,可治妇#-666aa;血气疼痛,经水凝涩。
〖发明〗
(时珍说)紫荆气寒味苦,色紫性降,入手、足厥阴血#-666dd;。寒胜热,苦走骨,紫入营。故能活血消肿,利小便而能解毒。杨清叟仙传方有冲和膏,以紫荆为君,也因此意。其方治一切痈疽发背流注诸肿毒,冷热不明。紫荆皮(炒)三两,#-666ll;活(去节,炒)三两,赤芍药(炒)二两,生白术一两,木蜡(炒)一两,研末。用葱汤调,热敷。疮不热者,酒调。甚痛,加乳香。筋不伸者,亦加乳香。大抵痈疽流注,皆因气血凝滞而成。遇温则散,遇凉则凝。此方温平。紫荆皮为木之精,可破血消肿。#-666ll;活为土之精,可止风动血,引拔骨中毒,去痹湿气。
〖附方〗
1. 痈疽发背,肿毒流注。用紫荆皮(炒)三两、#-666ll;活(去节、炒)三两、赤芍药(炒)二两、生白术一两、木蜡(炒)一两,#-666cc;研末,用葱汤调后热敷并涂患处,疮不甚热者,用酒调敷;痛得厉害或筋不能伸,药中加乳香即可。
2. 鹤膝风挛。用紫荆皮三钱,老酒煎#-666hh;,每日两次。
3. 痔疮肿痛。用紫荆皮五钱,水煎,饭前饮。
4. 产后诸淋。用紫荆皮五钱,半酒半水煎,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