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本草纲目》 » 第八卷 草部 > 葶苈(tíng lì)

葶苈(tíng lì)

重要提示: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治疗)。

葶苈(tíng lì)插图

【释名】

也称丁历、大室、大适、狗荠。

【集解】

(别录说)葶苈生于藁城平泽及田野,立夏后采实,阴干。(时珍说)郭璞说,实、叶都与荠相似,一名狗荠。狗荠即是葶苈。因此葶苈有甜苦二种。狗荠味微甘,即甜葶苈。

子(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

瘾肿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下膀胱水,伏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腹。久#-666hh;#-666aa;虚。疗肺壅上气咳嗽,止喘促,除#-666ee;中痰饮。通月经。

〖发明〗

(时珍说)甘苦二种,正如牵牛,黑白二色,急、缓不同;又如壶卢,甘、苦二味,良、毒也异。大概甜者下泄性缓,虽泄肺却不伤胃;苦者下泄性急,既泄肺也易伤胃,故以大枣辅佐。然而肺中水气满急者,非此不能除。

葶苈(tíng lì)插图

葶苈子(主治)疗肺壅上气咳嗽,止喘促,除#-666ee;中痰饮。通月经。

〖附方〗

1. 阳性水肿。用甜葶苈一两半炒后研末、汉防己未二两,和鸭血及头同捣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视病情每#-666hh;五至十丸,日#-666hh;三次,以小便通畅为验。

2. 通身肿满。用苦葶苈炒四两,研细,和枣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桑白皮汤送下。日服三次。

3. 大腹水肿。用苦葶苈二升,炒后研末,与雄鸡血及头一起捣至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小豆汤送下。日服三次。又一方:葶苈二升,用酒五升泡一夜,服一盒即通,日服三次。又一方:葶苈一两,杏仁二十枚,同熬成黄色。取出捣烂,#-666dd;十次服。

4. 肺湿痰喘。用甜葶苈炒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服下。

5. 咳嗽上气,不能睡卧,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足肿。用葶苈子三升,经微火熬研后,装入布袋,泡在清酒五升中。几日后饮酒,每次一杯。一天饮四次。如病急,等不到酒泡透,可以榨汁服。

6. 肺壅喘急。用葶苈炒黄,研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服药时先用大枣二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二升,然后放入葶苈一丸,继续煎水至一升,一次服下。

7. 月经不通。用葶苈一升,研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棉裹,纳入阴道中。过一夜,换药一次,汗出即可停药。

8. 虫蚀齿。葶苈、雄黄,等#-666dd;为末,调腊月猪油点痛处。

下一篇: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