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本草纲目》 » 第八卷 草部 > 藜芦(lí lú)

藜芦(lí lú)

重要提示: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治疗)。

藜芦(lí lú)插图

【释名】

也称山葱、葱苒、丰芦、憨葱。

【集解】

(颂说)今陕西、山南东西州郡都有藜芦,辽州、均州、解州的最好。三月生苗。叶青,似初出棕心,又似车前。茎似葱白,青紫色,#guoxue666-com;五六寸。上有黑皮裹茎,似棕皮。有花肉红色。根似马肠根,长四五寸,黄白色。二月、三月采根阴干。

根(主治)辛,寒,有毒。(时珍说)畏葱白。#-666hh;之吐,饮葱汤即止。

〖主治〗

蛊毒咳逆,泻痢肠潞,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不入汤用。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泻痢。吐上膈风涎,暗风痫病,小儿鼻勾痰疾。治马疥癣。

〖发明〗

(时珍说)哕逆用吐药,亦反胃用吐法去痰之义。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丁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吐风痰。

〖附方〗

1. 诸风痰饮。用藜芦十#-666dd;、郁金一#-666dd;#-666cc;研末。每#-666hh;二三#-666dd;,温浆水一碗送下。

2. 中风不省,牙关紧闭。用藜芦一两,去苗头,在浓煎的防风汤中泡过,焙干,切细,炒成微褐色,研末。每#-666hh;半钱,小儿减半。温水调药灌下。以吐风涎为效,未吐再服。又一方:治中风后口吐涎沫,喉中发拉锯声:取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挖一小坑,倒入醋少许,在火上烘成黄色,#-666cc;研末,加生面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温酒送下。

3. 痰疟积疟。用藜芦末半钱,温齑水调下。引吐为好。又一方:藜芦、皂荚炙各一两,巴豆二十五枚,熬黄,研成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空心服一丸,未发病时服一丸,临发病时又服一丸。

4. 黄疸肿疾。用藜芦在火灰中炮过,取出研细。每服小半匙,水送下。数服可愈。

5. 牙齿疼痛。用藜芦研末,填入病齿孔中,有特效。但不能吞汁。

6. 疥癣虫疮。用藜芦末调生油涂搽。

藜芦(lí lú)插图

藜芦

下一篇: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