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本草纲目》 » 第八卷 草部 > 泽泻

泽泻

重要提示: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治疗)。

泽泻插图

【释名】

也称水泻、鹄泻、及泻、禹孙。

【集解】

(颂说)今山东、河、陕、江、淮都有,汉中者为佳。春生苗,多在浅水中。叶似牛舌,#-666ll;茎而长。秋时开白花,作丛似谷精草。秋末采根,曝干。

根(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

风寒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久#-666hh;,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主肾虚精自出,利膀胱热,宣通水道。主旋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尿血,主难产,补女#-666aa;血海,令#-666aa;有子。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肿胀,渗泄止渴。去脬肿留垢,心下水痞。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发明〗

(元素说)泽泻是除湿之圣药,入肾经,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无此疾#-666hh;之,令#-666aa;目盲。(时珍说)泽泻气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耳明目之#-666ii;

叶(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

大风,乳汁不出,产难。

〖附方〗

1. 水湿肿胀。用白术、泽泻各一两,做成丸子。每#-666hh;三钱,茯苓汤送下。

2. 吐泻头晕,渴饮,小便不利。用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加水一碗、姜五片、灯心十根,煎至八成,温服。

泽泻插图

泽泻

泽泻插图

根(主治)风寒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主肾虚精自出,利膀胱热,宣通水道。

下一篇: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