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本草纲目》 » 第八卷 草部 > 骨碎补

骨碎补

重要提示: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治疗)。

骨碎补插图

【释名】

也称猴姜、胡孙姜、石毛姜。

【集解】

(志说)骨碎补生于江南。根寄树石上,有毛。(颂说)今淮、浙、陕西、夔路州郡皆有骨碎补。生木或石上。多在背阴处,引根成条,上省黄赤毛及短叶附之。抽大叶成枝。叶面青绿色,有青黄点;背青白色,有赤紫点。春生叶,至冬干黄。无花实,采根入药。(时珍说)根扁长,略似姜形。叶有桠缺,颇似贯众叶。

根(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

破血止血,补伤折。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足手不收,上热下冷。恶疮,蚀烂肉,杀虫。研末,猪肾夹煨,空心食,治耳鸣,及肾虚久泄,牙疼。

骨碎补插图

骨碎补

骨碎补插图

根(主治)破血止血,补伤折。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足手不收,上热下冷。恶疮,蚀烂肉,杀虫。研末,猪肾夹煨,空心食,治耳鸣,及肾虚久泄,牙疼。

〖发明〗

(颂说)骨碎补,入妇#-666aa;血气药。蜀#-666aa;治闪折筋骨伤损,取根捣筛,煮黄米粥,和裹伤处效果显著。(时珍说)骨碎补,是足少阴药,故能入骨,治牙,及久泻痢。

〖附方〗

1. 虚气攻牙,齿痛血出。用骨碎补二两,细,慢火炒黑,研末,常以擦齿,有口津,吐出或咽下均可。

2. 耳鸣耳闭。用骨碎补削作细条,炮过,乘热塞耳中。

3. 长久泻痢。用骨碎补研末,放入猪肾中煨熟吃下,即止。

下一篇: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