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壳之我要看得破,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居;心性之我要认得真,则万理皆备,而其心常实,实则物欲不入。原文解释
【原文】
躯壳之我1躯壳之我:处于世俗尘界的肉身。要看得破,则万有皆空
2万有皆空:佛教认为色相现实是虚幻的,称超出色相现实的境界为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居;心性之我
3心性之我:超越世俗物欲的心灵世界。佛教称不变的心灵世界为心性,所谓“性即是心,心即是佛”。要认得真,则万理皆备,而其心常实,实则物欲不入。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
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要看透肉体的自我,这样才能看空一切,达到身处尘世,心灵虚静的境地,心灵澄静虚空,正确的#-666aa;生观才能进驻心田;#-666aa;要认真观照自己的精#-666nn;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明了世上万般道理,心灵才会充实,内心充实了,物质享受的欲望才不会占据心灵。
原文 | 翻译 |
躯壳之我要看得破,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居;心性之我要认得真,则万理皆备,而其心常实,实则物欲不入。 | 要看透肉体的自我,这样才能看空一切,达到身处尘世,心灵虚静的境地,心灵澄静虚空,正确的#-666aa;生观才能进驻心田;#-666aa;要认真观照自己的精#-666nn;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明了世上万般道理,心灵才会充实,内心充实了,物质享受的欲望才不会占据心灵。 |
【原文注释】
〔1〕躯壳之我:处于世俗尘界的肉身。
〔2〕万有皆空:佛教认为色相现实是虚幻的,称超出色相现实的境界为空。
〔3〕心性之我:超越世俗物欲的心灵世界。佛教称不变的心灵世界为心性,所谓“性即是心,心即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