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原文解释

原文(一)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翻译(一)

徐爱问:“《大学》中‘在亲民’一词,朱熹认为应当写作‘新民’,并且后面的文章有‘作新民’的词句,可以作为他的凭证。先生却认为应当依照旧本作‘亲民’,您这样认为也有什么依据吗?”

原文(二)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note-name:注解[1]1注解[1]:“如云”之后所引之语皆出自《大学》。,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note-name:亲亲仁民2亲亲仁民:语出《孟子·尽心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note-name:“舜使契”二句3“舜使契”二句:舜,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契,商族的始祖,帝喾之子,曾助禹治水有#-666ii;,被舜封为司徒,掌管教化之职。敷,布、施。五教,五种伦理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note-name:“《尧典》”句4“《尧典》”句:克明俊德,语出《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俊,通“峻”,#guoxue666-com;大。明明德,语出《大学》,意为弘扬善良的德行。‘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note-name:“以亲”句5“以亲”句:语出《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note-name:修己以安百姓6修己以安百姓:语出《论语·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翻译(二)

先生说:“‘作新民’的‘新’,意思是自新之民,自我更新,与‘在新民’中的‘新’含义不尽相同,怎么能用这作为依据呢?‘作’和‘亲’相对应,但不是‘亲’的意思。下面所讲的‘治国’、‘平天下’等地方,都没有对‘新’字发表阐述。如:‘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666aa;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等等,这些都有‘亲’的意思。‘亲民’就像《孟子》中的‘亲亲仁民’所说,‘亲之’也就是‘仁之’,对他们‘亲’也就是对他们‘仁’。百姓缺少亲情,舜命契担任司徒,‘敬敷五教’,教化百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使他们相互亲近。《尧典》中说的‘克明峻德’就是‘明明德’,‘以亲九族’到‘平章’、‘协和’就是‘亲民’,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又比如孔子所说‘修己以安百姓’一句,‘修己’就是‘明明德’,‘安百姓’就是‘亲民’。说‘亲民’就兼有教化和养育两个意思,朱熹说成‘新民’,意思就显得偏僻而狭窄了。”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原文翻译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徐爱问:“《大学》中‘在亲民’一词,朱熹认为应当写作‘新民’,并且后面的文章有‘作新民’的词句,可以作为他的凭证。先生却认为应当依照旧本作‘亲民’,您这样认为也有什么依据吗?”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先生说:“‘作新民’的‘新’,意思是自新之民,自我更新,与‘在新民’中的‘新’含义不尽相同,怎么能用这作为依据呢?‘作’和‘亲’相对应,但不是‘亲’的意思。下面所讲的‘治国’、‘平天下’等地方,都没有对‘新’字发表阐述。如:‘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666aa;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等等,这些都有‘亲’的意思。‘亲民’就像《孟子》中的‘亲亲仁民’所说,‘亲之’也就是‘仁之’,对他们‘亲’也就是对他们‘仁’。百姓缺少亲情,舜命契担任司徒,‘敬敷五教’,教化百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使他们相互亲近。《尧典》中说的‘克明峻德’就是‘明明德’,‘以亲九族’到‘平章’、‘协和’就是‘亲民’,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又比如孔子所说‘修己以安百姓’一句,‘修己’就是‘明明德’,‘安百姓’就是‘亲民’。说‘亲民’就兼有教化和养育两个意思,朱熹说成‘新民’,意思就显得偏僻而狭窄了。”

【原文注释】

〔1〕:“如云”之后所引之语皆出自《大学》。

〔2〕亲亲仁民:语出《孟子·尽心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3〕“舜使契”二句:舜,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契,商族的始祖,帝喾之子,曾助禹治水有#-666ii;,被舜封为司徒,掌管教化之职。敷,布、施。五教,五种伦理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4〕“《尧典》”句:克明俊德,语出《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俊,通“峻”,#guoxue666-com;大。明明德,语出《大学》,意为弘扬善良的德行。

〔5〕“以亲”句:语出《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6〕修己以安百姓:语出《论语·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