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道心常为一心之主,而人心每听命’,以先生‘精一’之训推之,此语似有弊。” 先生曰:“然。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程子谓:‘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语若分析,而意实得之。今曰‘道心为主而人心听命’,是二心也。‘天理’‘人欲’不并立,安有‘天理’为主,‘人欲’又从而听命者?”原文解释
原文(一)
爱问:“‘道心常为一心之主,而人心每听命’1道心、人心:语出《尚书·大禹谟》“#-666aa;心惟危,道心惟微”。朱熹《中庸章句·序》云:“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宰,而人心每听命焉。”道心,指#-666ff;乎天理的心;人心,指私欲之心。,以先生‘精一’之训推之,此语似有弊。”
翻译(一)
徐爱问:“拿先生对‘精一’的理解来推敲朱熹的‘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666aa;心每听命’,这句话似乎有弊病。”

原文(二)
先生曰:“然。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程子谓:‘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2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语出《河南程氏遗书》:“#-666aa;心,私欲也;道心,正心也。”。’语若分析,而意实得之。今曰‘道心为主而人心听命’,是二心也。‘天理’‘人欲’不并立,安有‘天理’为主,‘人欲’又从而听命者?”
翻译(二)
先生说:“对。心只有一个。‘道心’是指没有染上私心杂念的心,被私欲限制了的便称之为#-666aa;心。同样,如果#-666aa;心能够去除私欲也可成为道心,道心失去了纯正便变成了#-666aa;心,原本就并不是说有两个心。程颐说:‘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这句话看似把人心和道心#-666dd;开成两个,但实际上是把二者当作一体。而朱熹说‘道心为主而人心听命’,这样就把心一#-666dd;为二成为两个并存的概念了。‘天理’‘人欲’根本上是不可能并存的,又怎会有‘天理’为主,‘人欲’#-666hh;从‘天理’的道理呢?”
原文 | 翻译 |
爱问:“‘道心常为一心之主,而人心每听命’,以先生‘精一’之训推之,此语似有弊。” | 徐爱问:“拿先生对‘精一’的理解来推敲朱熹的‘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666aa;心每听命’,这句话似乎有弊病。” |
先生曰:“然。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程子谓:‘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语若分析,而意实得之。今曰‘道心为主而人心听命’,是二心也。‘天理’‘人欲’不并立,安有‘天理’为主,‘人欲’又从而听命者?” | 先生说:“对。心只有一个。‘道心’是指没有染上私心杂念的心,被私欲限制了的便称之为#-666aa;心。同样,如果#-666aa;心能够去除私欲也可成为道心,道心失去了纯正便变成了#-666aa;心,原本就并不是说有两个心。程颐说:‘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这句话看似把人心和道心#-666dd;开成两个,但实际上是把二者当作一体。而朱熹说‘道心为主而人心听命’,这样就把心一#-666dd;为二成为两个并存的概念了。‘天理’‘人欲’根本上是不可能并存的,又怎会有‘天理’为主,‘人欲’#-666hh;从‘天理’的道理呢?” |
【原文注释】
〔1〕道心、人心:语出《尚书·大禹谟》“#-666aa;心惟危,道心惟微”。朱熹《中庸章句·序》云:“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宰,而人心每听命焉。”道心,指#-666ff;乎天理的心;人心,指私欲之心。
〔2〕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语出《河南程氏遗书》:“#-666aa;心,私欲也;道心,正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