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英问:“曾子三省虽切。恐是未闻一贯时功夫?”先生曰:“一贯是夫子见曾子未得用功之要,故告之。学者果能忠恕上用功,岂不是一贯?‘一’如树之根本,‘贯’如树之枝叶。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体用一源,体未立,用安从生?谓‘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此恐未尽。”原文解释
原文(一)
国英1国英:姓陈,名桀,字国英,福建莆田#-666aa;,王阳明的学生。问:“曾子三省
2三省: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666aa;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即曾参,字子舆,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孔子学说出色的传承人。虽切。恐是未闻一贯
3一贯:即一以贯之。语出《论语·里仁》。时功夫?”
翻译(一)
国英问:“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虽然真切,但恐怕他还没有到‘一以贯之’的境界。”

原文(二)
先生曰:“一贯是夫子见曾子未得用功之要,故告之。学者果能忠恕上用功,岂不是一贯?‘一’如树之根本,‘贯’如树之枝叶。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体用一源,体未立,用安从生?谓‘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此恐未尽。”
翻译(二)
先生说:“孔子见曾子还没有领会到用#-666ii;的要领,所以才告诉他‘一以贯之’的道理。学者要是真能在忠恕上用#-666ii;,岂不就是‘一以贯之’吗?‘一’就像是树的根,‘贯’就像是树的枝叶。没有树根,枝叶从哪里来?体和用同源,不存在体的时候,用从何而来?朱熹说‘曾子运用心,已经可以精确体察事情并且付诸实践了,只是他还不知道心的本体和作用是一体的’。这样说可能不全面吧。”
原文 | 翻译 |
国英问:“曾子三省虽切。恐是未闻一贯时功夫?” | 国英问:“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虽然真切,但恐怕他还没有到‘一以贯之’的境界。” |
先生曰:“一贯是夫子见曾子未得用功之要,故告之。学者果能忠恕上用功,岂不是一贯?‘一’如树之根本,‘贯’如树之枝叶。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体用一源,体未立,用安从生?谓‘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此恐未尽。” | 先生说:“孔子见曾子还没有领会到用#-666ii;的要领,所以才告诉他‘一以贯之’的道理。学者要是真能在忠恕上用#-666ii;,岂不就是‘一以贯之’吗?‘一’就像是树的根,‘贯’就像是树的枝叶。没有树根,枝叶从哪里来?体和用同源,不存在体的时候,用从何而来?朱熹说‘曾子运用心,已经可以精确体察事情并且付诸实践了,只是他还不知道心的本体和作用是一体的’。这样说可能不全面吧。” |
【原文注释】
〔1〕国英:姓陈,名桀,字国英,福建莆田#-666aa;,王阳明的学生。
〔2〕三省: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666aa;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即曾参,字子舆,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孔子学说出色的传承人。»
〔3〕一贯:即一以贯之。语出《论语·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