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道问:“荀子云‘养心莫善于诚’,先儒非之,何也?”先生曰:“此亦未可便以为非。‘诚’字有以功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体,便是思诚的功夫。明道说‘以诚敬存之’,亦是此意。《大学》:‘欲正其心,先诚其意。’荀子之言固多病,然不可一例吹毛求疵。大凡看人言语,若先有个意见,便有过当处。‘为富不仁’之言,孟子有取于阳虎,此便见圣贤大公之心。”原文解释
原文(一)
志道1志道:姓管,字登之,号东溟,江苏太仓#-666aa;,王阳明门人耿定的弟子。问:“荀子云‘养心莫善于诚
2养心莫善于诚:意为养心最好的办法是思诚。语出《荀子·不苟》。’,先儒非之,何也?”
翻译(一)
志道问:“荀子说‘养心莫善于诚’,程颐先生否定了他的说法,为什么呢?”

原文(二)
先生曰:“此亦未可便以为非。‘诚’字有以功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体,便是思诚的功夫。明道说‘以诚敬存之3以诚敬存之:语出《河南程氏遗书》“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亦是此意。《大学》:‘欲正其心,先诚其意。’荀子之言固多病,然不可一例吹毛求疵。大凡看人言语,若先有个意见,便有过当处。‘为富不仁’之言,孟子有取于阳虎
4孟子有取于阳虎:指孟子在谈话中引用阳虎的话。语出《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阳虎,春秋晚期鲁国#-666aa;,正卿季氏的家臣,曾挟持季氏专政鲁国,后因失败而流亡。,此便见圣贤大公之心。”
翻译(二)
先生说:“也不能就认为这句话是错的。‘诚’字有从#-666ii;夫上来说的。诚是心的本体,想要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666ii;夫。程颢先生说:‘以诚敬养之’,也是这个意思。《大学》中也有‘欲正其心,先诚其意’。荀子的话虽然有很多毛病,但也不能对他一味地吹毛求疵。如果看待别#-666aa;的学说,事先有偏见存在,就会有不妥的地方。‘为富不仁’这句话,是孟子引用的阳虎的原话,可见圣贤大公的心。”
原文 | 翻译 |
志道问:“荀子云‘养心莫善于诚’,先儒非之,何也?” | 志道问:“荀子说‘养心莫善于诚’,程颐先生否定了他的说法,为什么呢?” |
先生曰:“此亦未可便以为非。‘诚’字有以功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体,便是思诚的功夫。明道说‘以诚敬存之’,亦是此意。《大学》:‘欲正其心,先诚其意。’荀子之言固多病,然不可一例吹毛求疵。大凡看人言语,若先有个意见,便有过当处。‘为富不仁’之言,孟子有取于阳虎,此便见圣贤大公之心。” | 先生说:“也不能就认为这句话是错的。‘诚’字有从#-666ii;夫上来说的。诚是心的本体,想要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666ii;夫。程颢先生说:‘以诚敬养之’,也是这个意思。《大学》中也有‘欲正其心,先诚其意’。荀子的话虽然有很多毛病,但也不能对他一味地吹毛求疵。如果看待别#-666aa;的学说,事先有偏见存在,就会有不妥的地方。‘为富不仁’这句话,是孟子引用的阳虎的原话,可见圣贤大公的心。” |
【原文注释】
〔1〕志道:姓管,字登之,号东溟,江苏太仓#-666aa;,王阳明门人耿定的弟子。
〔2〕养心莫善于诚:意为养心最好的办法是思诚。语出《荀子·不苟》。
〔3〕以诚敬存之:语出《河南程氏遗书》“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
〔4〕孟子有取于阳虎:指孟子在谈话中引用阳虎的话。语出《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阳虎,春秋晚期鲁国#-666aa;,正卿季氏的家臣,曾挟持季氏专政鲁国,后因失败而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