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中、省曾侍坐。先生握扇命曰:“你们用扇。”省曾起对曰:“不敢。”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不是装做道学的模样。”汝中曰:“观‘仲尼与曾点言志’一章略见。”先生曰:“然。以此章观之,圣人何等宽洪,包含气象。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曾点,瓢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言。设在伊川,或斥骂起来了。圣人乃复称许他,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原文解释
原文(一)
王汝中1王汝中:王畿(1498~1583),字汝中,别号龙溪,山阴(今浙江绍兴)#-666aa;,王阳明学生。官至南京兵部郎中,讲学四十余年,传播王学,著作有《龙溪集》。、省曾侍坐。
翻译(一)
王汝中与省曾在先生旁边侍坐。

原文(二)
先生握扇命曰:“你们用扇。”
翻译(二)
先生手拿扇子递过来,说:“你们用扇子吧。”
原文(三)
省曾起对曰:“不敢。”
翻译(三)
省曾连忙起身回答:“不敢当。”
原文(四)
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不是装做道学的模样。”
翻译(四)
先生说道:“圣#-666aa;的学问,并不是像你这样拘束痛苦的,也不是装出一副道学的模样。”
原文(五)
汝中曰:“观‘仲尼与曾点言志’一章略见。”
翻译(五)
王汝中说:“我看《论语》‘仲尼与曾点言志’一节,能够大致看得出这种礼节。”
原文(六)
先生曰:“然。以此章观之,圣人何等宽洪,包含气象。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曾点,瓢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言。设在伊川,或斥骂起来了。圣人乃复称许他,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翻译(六)
先生说:“是呢,从这一章可以看出来,圣#-666aa;是何等宽宏大度!当老师的#-666aa;向学生提问他们的志向,前三个#-666aa;都恭敬地做出了回答,可是曾点,他却悠悠然不把那三位同学放在眼里,#-666ll;自弹瑟,何等狂放!等到他们谈到自己的志向时,又不直接回答先生的问题,都口出狂言。如果换作是在伊川先生的身边,恐怕早就责骂起来了。孔子却居然还赞许了他,这又是怎样的风度啊!孔子教育学生,不是死守一个模式,而是对狂放的人,便从狂放这一点上来打造他;洒脱的人,便从洒脱这一点来造就他。人的才能气质,怎么会相同呢?”
原文 | 翻译 |
王汝中、省曾侍坐。 | 王汝中与省曾在先生旁边侍坐。 |
先生握扇命曰:“你们用扇。” | 先生手拿扇子递过来,说:“你们用扇子吧。” |
省曾起对曰:“不敢。” | 省曾连忙起身回答:“不敢当。” |
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不是装做道学的模样。” | 先生说道:“圣#-666aa;的学问,并不是像你这样拘束痛苦的,也不是装出一副道学的模样。” |
汝中曰:“观‘仲尼与曾点言志’一章略见。” | 王汝中说:“我看《论语》‘仲尼与曾点言志’一节,能够大致看得出这种礼节。” |
先生曰:“然。以此章观之,圣人何等宽洪,包含气象。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曾点,瓢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言。设在伊川,或斥骂起来了。圣人乃复称许他,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 先生说:“是呢,从这一章可以看出来,圣#-666aa;是何等宽宏大度!当老师的#-666aa;向学生提问他们的志向,前三个#-666aa;都恭敬地做出了回答,可是曾点,他却悠悠然不把那三位同学放在眼里,#-666ll;自弹瑟,何等狂放!等到他们谈到自己的志向时,又不直接回答先生的问题,都口出狂言。如果换作是在伊川先生的身边,恐怕早就责骂起来了。孔子却居然还赞许了他,这又是怎样的风度啊!孔子教育学生,不是死守一个模式,而是对狂放的人,便从狂放这一点上来打造他;洒脱的人,便从洒脱这一点来造就他。人的才能气质,怎么会相同呢?” |
【原文注释】
〔1〕王汝中:王畿(1498~1583),字汝中,别号龙溪,山阴(今浙江绍兴)#-666aa;,王阳明学生。官至南京兵部郎中,讲学四十余年,传播王学,著作有《龙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