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先生曰:“良知原是知昼知夜的。”又问:“人睡熟时,良知亦不知了。”曰:“不知,何以一叫便应?”曰:“良知常知,如何有睡熟时?”曰:“向晦宴息,此亦造化常理。夜来天地混沌,形色俱泯,人亦耳目无所睹闻,众窍俱翕,此即良知收敛凝一时。天地既开,庶物露生,人亦耳目有所睹闻,众窍俱辟,此即良知妙用发生时。可见人心与天地一体。故‘上下与天地同流’。今人不会宴息,夜来不是昏睡,即是妄思魇寐。”曰:“睡时功夫如何用?”先生曰:“知昼即知夜矣。日间良知是顺应无滞的,夜间良知即是收敛凝一的,有梦即先兆。”又曰:“良知在夜气发的方是本体,以其无物欲之杂也。学者要使事物纷扰之时,常如夜气一般,就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原文解释
原文(一)
问:“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翻译(一)
有#-666aa;问先生《易经》里的“通乎昼夜之道而知”该如何理解。
原文(二)
先生曰:“良知原是知昼知夜的。”
翻译(二)
先生说:“良知本来就是知道白天和黑夜的。”
原文(三)
又问:“人睡熟时,良知亦不知了。”
翻译(三)
那#-666aa;又问:“但是#-666aa;睡熟了的时候,良知不也就不知道了吗?”
原文(四)
曰:“不知,何以一叫便应?”
翻译(四)
先生说:“如果不知道了,那怎么一叫就会有反应呢?”
原文(五)
曰:“良知常知,如何有睡熟时?”
翻译(五)
问:“如果良知是一直知道的,又怎么会有睡熟的时候呢?”
原文(六)
曰:“向晦宴息,此亦造化常理。夜来天地混沌,形色俱泯,人亦耳目无所睹闻,众窍俱翕,此即良知收敛凝一时。天地既开,庶物露生,人亦耳目有所睹闻,众窍俱辟,此即良知妙用发生时。可见人心与天地一体。故‘上下与天地同流1上下与天地同流:语出《孟子·尽心上》。意为君子之心与天地同为一体。’。今人不会宴息,夜来不是昏睡,即是妄思魇寐。”
翻译(六)
先生说:“到了夜晚便休息,这也是造化的规律。到了晚上,天地成为一片混沌,形体、颜色都消失了,#-666aa;的眼睛和耳朵也没什么可以去看、去听,七窍都关闭了,这就是良知收敛凝聚的时候。天地一旦开启,万物显露,#-666aa;的眼睛耳朵能够有所见闻了,感官再恢复正常,这就是良知发生作用的时候了。由此可见,#-666aa;心与天地是一体的。所以,孟子才会说‘上下与天地同流’。今天的人到了夜晚不懂得休息,不是昏睡,就是噩梦连连。”

原文(七)
曰:“睡时功夫如何用?”
翻译(七)
问:“睡觉的时候应该怎么用#-666ii;呢?”
原文(八)
先生曰:“知昼即知夜矣。日间良知是顺应无滞的,夜间良知即是收敛凝一的,有梦即先兆。”
翻译(八)
先生说:“白天知道如何用#-666ii;,晚上也就知道如何用#-666ii;了。白天,良知是顺应通畅的,夜间,良知则是收敛凝聚的。有梦就是先兆。”
原文(九)
又曰:“良知在夜气发的方是本体,以其无物欲之杂也。学者要使事物纷扰之时,常如夜气一般,就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翻译(九)
先生又说:“良知在夜晚生发出来的时候,才是它真正的本体,因为它没有物欲混杂其中。学者如果在事物纷扰的时候,像‘夜气’生发时一样,就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了。”
原文 | 翻译 |
问:“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 有#-666aa;问先生《易经》里的“通乎昼夜之道而知”该如何理解。 |
先生曰:“良知原是知昼知夜的。” | 先生说:“良知本来就是知道白天和黑夜的。” |
又问:“人睡熟时,良知亦不知了。” | 那#-666aa;又问:“但是#-666aa;睡熟了的时候,良知不也就不知道了吗?” |
曰:“不知,何以一叫便应?” | 先生说:“如果不知道了,那怎么一叫就会有反应呢?” |
曰:“良知常知,如何有睡熟时?” | 问:“如果良知是一直知道的,又怎么会有睡熟的时候呢?” |
曰:“向晦宴息,此亦造化常理。夜来天地混沌,形色俱泯,人亦耳目无所睹闻,众窍俱翕,此即良知收敛凝一时。天地既开,庶物露生,人亦耳目有所睹闻,众窍俱辟,此即良知妙用发生时。可见人心与天地一体。故‘上下与天地同流’。今人不会宴息,夜来不是昏睡,即是妄思魇寐。” | 先生说:“到了夜晚便休息,这也是造化的规律。到了晚上,天地成为一片混沌,形体、颜色都消失了,#-666aa;的眼睛和耳朵也没什么可以去看、去听,七窍都关闭了,这就是良知收敛凝聚的时候。天地一旦开启,万物显露,#-666aa;的眼睛耳朵能够有所见闻了,感官再恢复正常,这就是良知发生作用的时候了。由此可见,#-666aa;心与天地是一体的。所以,孟子才会说‘上下与天地同流’。今天的人到了夜晚不懂得休息,不是昏睡,就是噩梦连连。” |
曰:“睡时功夫如何用?” | 问:“睡觉的时候应该怎么用#-666ii;呢?” |
先生曰:“知昼即知夜矣。日间良知是顺应无滞的,夜间良知即是收敛凝一的,有梦即先兆。” | 先生说:“白天知道如何用#-666ii;,晚上也就知道如何用#-666ii;了。白天,良知是顺应通畅的,夜间,良知则是收敛凝聚的。有梦就是先兆。” |
又曰:“良知在夜气发的方是本体,以其无物欲之杂也。学者要使事物纷扰之时,常如夜气一般,就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 先生又说:“良知在夜晚生发出来的时候,才是它真正的本体,因为它没有物欲混杂其中。学者如果在事物纷扰的时候,像‘夜气’生发时一样,就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了。” |
【原文注释】
〔1〕上下与天地同流:语出《孟子·尽心上》。意为君子之心与天地同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