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春,邹谦之来越问学,居数日,先生送别于浮峰。是夕与希渊诸友移舟宿延寿寺,秉烛夜坐,先生慨怅不已,曰:“江涛烟柳,故人倏在百里外矣!”一友问曰:“先生何念谦之之深也?”先生曰:“曾子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若谦之者良近之矣。”原文解释
原文(一)
癸未春,邹谦之来越问学,居数日,先生送别于浮峰。是夕与希渊诸友移舟宿延寿寺,秉烛夜坐,先生慨怅不已,曰:“江涛烟柳,故人倏在百里外矣!”
翻译(一)
明嘉靖二年(1523)春天,邹谦之到浙江来求学。住了几天,先生到浮峰为他送行。晚上的时候,先生与希渊等几位朋友,留宿在延寿寺,众#-666aa;秉烛夜坐,先生感叹惆怅不已,说:“江水滔滔,烟柳蒙蒙,谦之瞬间就到了百里之外的地方了。”
原文(二)
一友问曰:“先生何念谦之之深也?”先生曰:“曾子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若谦之者良近之矣。”
翻译(二)
一位朋友便问:“为什么先生对谦之的思念这么深切呢?”先生说:“曾子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这样的#-666aa;,和谦之非常接近啊!”
原文 | 翻译 |
癸未春,邹谦之来越问学,居数日,先生送别于浮峰。是夕与希渊诸友移舟宿延寿寺,秉烛夜坐,先生慨怅不已,曰:“江涛烟柳,故人倏在百里外矣!” | 明嘉靖二年(1523)春天,邹谦之到浙江来求学。住了几天,先生到浮峰为他送行。晚上的时候,先生与希渊等几位朋友,留宿在延寿寺,众#-666aa;秉烛夜坐,先生感叹惆怅不已,说:“江水滔滔,烟柳蒙蒙,谦之瞬间就到了百里之外的地方了。” |
一友问曰:“先生何念谦之之深也?”先生曰:“曾子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若谦之者良近之矣。” | 一位朋友便问:“为什么先生对谦之的思念这么深切呢?”先生说:“曾子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这样的#-666aa;,和谦之非常接近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