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十七年原文解释
【原文】
春正月丙辰,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1黄:地名,由鲁至齐必经之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境内。。二月丙午,公会邾仪父
2邾仪父:邾(zhū)仪父,即邾克,邾国第十代君主,即邾惠公。,盟于趡
3趡:趡(cuǐ),鲁地名,在今山东泗水县与邹县之间。。夏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奚
4奚:奚(xī),鲁、齐边界的地名。。六月丁丑,蔡侯封#-666aa;卒。秋八月,蔡季
5蔡季:蔡桓侯弟,名献舞,即哀侯。自陈归于蔡。癸巳,葬蔡桓侯。及宋#-666aa;、卫#-666aa;伐邾。冬十月朔
6朔:农历每月初一。,日有食之。
【译读】
桓公十七年正月,桓公和齐襄公、纪侯在黄地结盟,为的是使齐国与纪国和好,同时商量如何讨伐卫国。二月,桓公和邾仪父在趡地结盟,为的是重温两国在蔑地盟会上结下的友好关系。
五月,鲁国与齐国的#-666kk;队在奚地爆发了战争,这是两国边境局之间的正面冲突。当时齐国#-666aa;侵扰鲁国边境,所以鲁国的官吏前来报告。桓公说:“边境上的事情,暂且尽力地谨慎防备就好了。发生了战争就作战,不需要请示报告。”
六月,蔡桓侯去世了,蔡国#-666aa;把蔡季从陈国召了回来。八月,蔡季从陈国回到了蔡国,因为蔡国的百姓非常拥护他,所以他很快就被立为国君。癸巳,蔡桓侯被安葬了。
后来,鲁国和宋国、卫国一同讨伐邾国,这都是为了满足宋国的意愿。冬季,十月初一,鲁国的天空出现了日食。
【原文注释】
〔1〕黄:地名,由鲁至齐必经之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境内。
〔2〕邾仪父:邾(zhū)仪父,即邾克,邾国第十代君主,即邾惠公。
〔3〕趡:趡(cuǐ),鲁地名,在今山东泗水县与邹县之间。
〔4〕奚:奚(xī),鲁、齐边界的地名。
〔5〕蔡季:蔡桓侯弟,名献舞,即哀侯。
〔6〕朔:农历每月初一。
下一篇:桓公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