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圣人抱一 第2节原文解释
世以直为是,以曲为非,将循理而行于世,则有不免于曲者矣。故终篇复言之,曰此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夫所谓全者,非#-666ll;全身也,内以全身,外以全物,物我兼全,而复于性,则其为直也大矣。
世人觉得实事求是是对的,委曲求全是错的,而依循自然规律在世上做事,难免委曲求全的时候。所以最后老子又讲了一次,古人所说委曲可以保全的道理,怎么会是空话呢?实在是完全真实的。这里所说的“全”,并不只指保全自身,内保全自己,外保全万物,物我都得到保全而得以恢复本性,这是一种伟大的“直”。
【经典解析】
普通#-666aa;过于关注事物的表象,反而忽略了实质。他们追逐富贵,却往往得来祸患;想长期保持#guoxue666-com;官重权,却常常身死家破;想让自己流芳百世,到头来却是遗臭万年.....老子认为,多求多欲只能适得其反,只有不争,“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才能最终显明、彰明、有#-666ii;、长久。
老子要求#-666aa;们在处事时不能急于求成,不可“妄为”,要静待时机以观其变,然后采取行动。事物都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不同方面,#-666aa;们对事物的正反两面都应该认识清楚,居安则思危,求福则防患。要具有开阔的视野,虚怀若谷,全面考虑事物。要清晰地认识到那些安乐、美好、高贵中暗藏的种种危机。
同样,从另一个方面考虑。人处于危难之中时也不能自暴自弃,应该记着“有无相生,祸福相依”的道理。静下心来,寻找时机来摆脱困境。要善于在“由”中发现“直”,在“洼”中发现“盈”,在“少”中寻找“多”。
需要注意的是“不争”并非是毫无作为,不是什么也不做干等着。老子所谓的“不争”是不急于求成,不妄为。有些事不争也可以取得成#-666ii;,但有些事的成#-666ii;是需要积极地努力来实现的。
“曲则全,枉则直,注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还可以理解为一种安身处世的态度。
曲则全:伐木取材软伐的往往是那些高大笔直的,而那些弯卷蜷曲的却能保存下来。对于树木来说,过直就会遭到砍伐;对于人来说过直就会遭受打击。古人云:“晓晓者易缺,缴繳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杆则直:能承受一定的委屈,最后才能得到申张。如果凡事都较真、不留余地,最终一定会陷入僵滞。古人说:“凡事都不能做尽。”也是这个道理。
洼则盈:人应谦虚、虚心。大海居下故能囊括江河。
敝则新:不要忘记旧的,才能不断更新,“学而时习之”是也。
少则得,多则惑:少取的才会有收获,贪多只会导致惑乱。对于事物,有节制地索取才能细水长流。
可见老子之“道”,囊括万象,个者见仁,智者见智。时刻保持一颗空虚的心,对它慢慢理解,才能在智慧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哲理引申〗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是当时最强盛的国家,称霸长达百余年,在外面它同秦、齐、楚、吴等争夺霸权,在国内执政的各个世卿大族也相互倾轧,其激烈程度一点也不比国与国之间差,可以说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家族哀亡史。在晋文公归国建立六卿制度,#-666dd;封功臣以后,先后有十几个大家族登上晋国政治的舞台,他们无不煊赫一时,如栾氏、郤氏、赵氏、中行氏、范氏等,但最终只有赵、魏、韩三家坚持到了最后,最终他们瓜#-666dd;晋国立足于战国七雄中。其中赵氏的历史最为精彩,它起起落落,屡次遭遇灭亡的危险,但都挺了过去,这个家族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崛起,在失败中复兴的关键就是其奠基人——赵衰的谦让之德。
赵衰早年即有贤士的名声,与少年时期的晋文公重耳相友善。重耳因骊姬之乱出奔,流亡在外十九年,赵衰一直相随。流亡期间,赵衰在生活上照顾重耳,路上携带饭食,走散了都宁肯饿着也不吃,留着给重耳。在归国谋位的大业上,更是费尽心机,帮重耳出谋划策,甚至于胁迫重耳成就大事。重耳流亡到齐国,在舒适安逸的生活中沉迷,一住五年,不愿离去。赵衰与其他追随者们人密谋,把重耳灌醉,抬上马车,又开始周游列国,寻求帮助,终于使他成为晋国国君。晋文公归|国以后,开始大封功臣,很多功臣争着表现自己的忠心和功劳,以求能获得更重要的职位,而建立赫赫功勋的赵衰却一直以谦让为原则。
晋文公问赵良谁可担任元帅,赵衰回答说:“卻彀可以。他已经五十岁了,还坚持学习。先王制定的法规典籍,是道德信义的宝库。道德和信义,是人民的根本。能够重视的人,是不会忘记百姓的。请郤毂担任此项职务。”文公采纳了赵衰的建议。文公又任命赵衰为卿,赵衰推辞说:“栾枝这个人忠贞谨慎,先轸足智多谋,胥臣见闻很广,都可以担任辅佐,臣不如他们。”于是文公任命栾枝统帅下#-666kk;,由先轸为副将辅助他。邵毅死后,先轸接替他任中#-666kk;统帅,背臣担任下#-666kk;副将。文公又让赵哀任下卿,赵衰推辞说:“三桩有功德的事情,都是狐偃出的计谋。用德行来治理人民,成效十#-666dd;显著,不可不任用他。”文公便任命狐偃为下卿,狐偃推辞说:“狐毛的智慧超过小臣,他的年龄又比我大。狐毛如果不在其位,小臣不敢接受此项任命。”文公于是派狐毛统帅上军,由狐偃为副将辅助他。狐毛死后,文公派赵衰代替他任上军统帅,赵衰又推辞说:“在城濮之战中,先且居辅佐治军干得很好,有军功的应当得到奖赏,以正道帮助君王的应当得到奖赏,能完成自己职责的应当得到奖赏。先且居有这样三种应当得到的奖赏,不可不加重用。而且像我这样的人,箕郑、胥婴、先都等都还在。”文公于是派先且居统帅上军。
晋文公说:“赵衰三次辞让,他所推让的,都是些国家得力的捍卫者。废除辞让,便是废除德行。”因为赵衰的缘故,文公在清原地方举行阅兵,把原来的军扩充为五军。任命赵衰担任新上军的统帅。狐偃死后,先且居请求委派副将,文公说:“赵衰三次推让,都不失礼义。谦让是为了推荐贤人,礼义是为了推广道德。推广道德,贤才就来了,那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请让赵衰随从你做副将。”于是,晋文公便派赵衰担任上军的副将。
因为他的让,在赵衰生时其家族几乎和其他大家族关系都很好,甚至对很多家族可以称得上是有恩,为其家族和他的儿子铺设了一条很好的道路。所以在他死后,赵盾很快就做了晋国的执政,其家族也成为了晋国最显赫的家族。很多家族的崛起都是靠着流血斗争争出来的,斗争失败后身死家亡的不在少数,而赵衰却#-666ll;能以让成就自己家族的辉煌,可谓以曲求成,不争而争的典范,正#-666ff;了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