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圣无常心 第2节原文解释
善或是不善是别人的事,不是我的事,所以我一律善待,不曾违背,才可以算是具备善的品德。守信还是不守信是别人的事,不是我的事,所以我一律以诚相待,不曾改变,才可以算是具备守信的品德。如果不这样,善待善良的,而放弃不善良的,信任守信的,而放弃不守信的,怎么能叫善于救人而不放弃任何人呢?
天下善恶信伪,方各自是,以相非相贼,不知所定。圣人忧之,故惵惵为天下浑其心。无善恶,无信伪,皆以一待之。彼方注其耳目,以观圣人之与夺,而吾一以婴儿遇之。于善无所喜,于恶无所嫉,夫是以善者不矜,恶者不愠,释然皆化,而天下始定矣。
天下有善、有恶、有真诚、有虚伪,各自都认为各自的正确,相互指责、相互攻击,难以安定下来。圣人对此感到忧虑,所以忧心忡忡地使天下人的心思浑然相同。不#-666dd;善恶、不分真诚和虚伪,都一视同仁地对待。别人以耳目来观察圣人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是想要给予还是想夺取,而我以婴儿般对事物没有欲望、没有褒贬的态度来回应。对善的也不喜悦,对恶的也不嫉恨,所以善良的人也不自傲,邪恶的人也不愤怒,慢慢地都受到教化,天下就能安定下来了。
【经典解读】
《礼记·礼运篇》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本章中老子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即“圣#-666aa;常无心”。老子所说的无心,并非完全没有想法,而是没有“私心”,他们以百姓的心为心。正如孟子所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个统治者,如果怀有私心,掌握权力只为谋取私利,放纵私欲,这样的#-666aa;是不配治理天下的。所以,夏桀筑倾宫、饰瑶台、做琼室、立玉门,最后被流放于南巢;帝辛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最后自焚而死;隋炀帝大兴土木,穷游极乐,最后死于乱兵之手。而得道的统治者,乐#-666aa;之乐,忧人之忧,其行而民从之,其言而民听之,待其死则人民如丧考妣。
圣人不是普通的百姓,而是天下的统治者,是人们效仿的对象,他的一言一行百姓都会看在眼中。统治者为善,善待百姓,百姓就会向善,社会就会和谐;统治者使用诈巧,百姓就会丧失道德廉耻,投机取巧,乱法败德,无恶不作;统治者虐待欺骗百姓,百姓也就会残暴鲜耻,为非作歹。《论语》中说的“君子德风,小人德草”,《大学》中说“君子有絜矩之道”都是这个道理。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之时,只有摒弃私欲,才能使百姓也效仿他,摒弃私欲,做到“无知无欲”、“如婴孩”。
汉朝初年,保留了很多残刑酷法。汉文帝四年(前176年)时,有个叫淳于意的人犯了过错。按照刑法,他应该接受肉刑。他的小女儿缇萦上书说:“我的父亲做官吏,齐国的人都说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应当获罪受刑。我为死的人不能复生而感到悲痛,而受刑的人不能再改过,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愿意舍身做官府中的女仆,来赎去父亲的罪过。”汉文帝听了十#-666dd;感动,于是立刻免去了这种残酷、不人道的刑罚。文帝为官之时,对身边人说:“百官的过错应该由我一个人承担。我得以执掌帝位,既不聪敏又不明智,却#-666ll;自享受#-666nn;灵的降福,百姓却什么也享受不到,这就加重了我的无德。现在命令祭祀官员要向#-666nn;献上敬意,不要为我自己祈求什么。”他本人生活简朴,还时常关心百姓的生活,遇到灾荒之时,就下令政府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正是因为汉文帝这样,总是将百姓的心当成自己的心,才使西汉迅速走出混战的阴影,开创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个关心百姓的明君。他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纳了很多以农为本的意见,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取得了“贞观之治”的伟大成就。
〖哲理引申〗
普通人整日为生活所忙碌,声色犬马之害接触的不多。而那些贵族富豪则有大把的时间消遣娱乐,有大量的财力供其挥霍,尤其是皇帝,万人之上,一旦荒#-666gg;起来,可以随意妄为,无人可制。也正是这样,古今中外出了很多荒#-666gg;无道,沉湎于声色的昏庸之君。
北宋末期,完颜阿骨打在北方建立了金国,金国灭辽、灭北宋强盛一时,但到了第三代皇帝,金熙宗沉湎酒色,致使腐败之风日烈,他本人也因为喜怒无常、荒于酒色、嗜杀成性,而众叛亲离。于是,皇统九年(1149年)金朝发生政变,金熙宗被弑,二十七岁的海陵王完颜亮登上了皇位。
完颜亮即位之初颇有建树,他推进女真汉化进程,大批起用渤海、契丹、汉人人才,以扩大政权的基础,巩固统治;在燕京(北京)建立新的都城,称为中都,并将政治中心南迁,加强了金朝对南部的控制。他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罢世袭万户职,以改变贵族“子孙相继”,专揽威权状况;仿中原王朝制度,设国子监以教育生员;对科举进行改革;印制交钞,与铜钱并行;补订法律,加强国家治安。除此之外完颜亮还颇有文采和壮志,他对汉文化极其推崇,在做藩王时,他给人题写扇面,其中有“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之句,志向非凡跃然纸上。一日,完颜亮进入妻子居室,见瓶中木楫花灿然而放,溢彩流金,乃索笔为诗曰:
绿叶枝头金缕装,秋深自有别般香。
一朝扬汝名天下,也学君王著赭黄。
诗中所见文采和气度都非常人可比。据说他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即兴题诗称: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后来伐宋之时,他又作了一首《念奴娇·雪》,该词韵苍凉,文思奇诡,实为古来咏雪诗词中的上乘之作。时人称他“一吟一咏,冠绝当时”,连江南饱学之士看到他诗词都不得不叹#-666hh;,说:“北地之坚强,绝胜江南之柔弱。”
可惜这样的一个颇有作为,又文采斐然的君主却成了史上声名最为狼藉的皇帝。这是因为完颜亮极度腐化、荒#-666gg;的生活。他曾对大臣#guoxue666-com;怀贞说他的志向:“吾有三志,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帅师伐远,执其君长问罪于前,二也;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在这三个志向的驱使下,完颜亮一方面撕毁与南宋#-666ff;约,厉兵袜马准备南侵;一方面在生活上纵欲荒淫,沉湎于声色。
《醒世恒言》上就有一篇《金海陵纵欲亡身》的故事,记载了这位聪明天子,贪淫无道、蔑礼败伦,身死国失的事。当他未登上帝位之时,妾媵不过三四人,做了皇帝以后,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妃子就多达十二人,其他昭仪、美人、才人、无封号者数以百计。他大兴宫殿,宫殿中遍布黄金,锦帐延绵,绫罗绸缎如荼如火,宫殿建设若不#-666ff;其意,便毁掉重建,花费亿万不止。他后宫妃嫔众多还不满足,若见到美色佳人必定想方设法与之私通,甚至为了夺人之妻,枉杀无辜大臣。一时间,满朝人心惶惶,皆以美色为祸。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