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知不知矣 第2节原文解释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666cc;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所以说,得道之人不是没有缺点,而是他们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及时改正,如此他们才能缺点越来越少,以至于让别人不能发现缺点。
〖哲理引申〗
秦朝末年,政权被宦官赵#guoxue666-com;把持,秦二世整天只知道饮酒作乐,天下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只好起兵反秦。从陈胜、吴广发出第一声怒吼后,起义的烈火立刻燃遍了关东大地。
地方官吏无法镇压,只得向朝廷汇报,秦二世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召集群臣商讨对策。秦二世向身边的博士和儒生们问道:“楚地派去守边的士兵半路造反,现在已经攻下蕲县,攻入了陈郡,你们说该怎么办?”三十多个博士儒生们都一齐说:“做臣子的绝不能兴师动众,谁兴兵聚众那就是造反,对于造反的人绝不能宽恕,请陛下火速发兵前往剿灭。”秦二世一听脸色通红,原来他已经很久没有亲自打理政务了,平时都是自己饮酒作乐,由赵高处理这些事务的。而赵高向他汇报的国家情况都是四方边境不见狼烟,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人民都感激皇帝的恩德,整日歌#-666ii;颂德。他得到发生起义的消息后,并不完全相信,而是认为这是地方官吏的小题大做,没想到这些博士儒生们竞然都相信天下发生起义了。
这时一位老博士忽然走出来说:“他们刚才说的那些都是谬论。如今天下归为一统,各郡各县的城池都已铲平,民间所有的兵器都已销掉,这就早已向天下人宣布用不着这些东西了。当今又上有英明的皇帝,下有完备的法令,派出去的官吏都效忠于职守,四面八方都像辐条向着轴心一样地向着朝廷,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什么人敢‘造反’呢!那些人不过是一群偷鸡摸狗的盗贼,哪里还值得一提呢!各地的郡守郡尉们很快就可以把他们逮捕问罪了,有什么可担心的!”这位老博士名叫叔孙通,因为精通儒术被召进了朝廷,做了个待诏博士。
秦二世听了叔孙通的话,立刻转怒为喜,说:“好。”然后又挨个问其他的博士儒生,博士们有的人说是“造反”,有的人说是“盗贼”。于是秦二世让御史把那些认为是造反的人都抓起来,投进了监狱,说造反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他们身为博士竞然相信这么明显的谎言,真是愚昧。而那些说是盗贼的人一律无事,都被放回,同时,秦二世皇帝还赐给了叔孙通二十匹丝绸,一套新衣#-666hh;,并给他提升了职位。
叔孙通出了宫门,回到住所后,那些儒生们都斥责他说:“你怎么能如此拍马屁呢,岂不违背了圣人的教诲?”叔孙通说:“你们不了解,我刚刚是救了大家。皇帝被赵高蒙骗,已经听不进去正确的话了,如果大家都坚持说真话,惹怒了他所有人都会被投进大牢。”说罢,就卷起行李逃走了。秦二世相信了天下无事的谎言,继续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直到被赵高杀死也没有省悟过来。
真正的智者,唯恐不知道自己身上的缺点,每日要“三省其身”,听到别人指出他的缺点就欣喜不已。而愚者则唯恐别人发现、说出自己的缺点,所以他们每日生活在自己梦幻的完美之中,永远不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