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道德经》 » 目录 > 第73章 天网恢恢 > 第2节

第73章 天网恢恢 第2节原文解释

真正的勇敢是有道德、有原则、怀着慈爱之心的勇敢。孔子认为勇是由仁者之心产生的,故而言“仁者必有勇”;荀子在《荣辱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有猪狗般的勇敢,有奸商和盗贼的勇敢,有小#-666aa;的勇敢,有士君子的勇敢。争喝抢吃,没有廉耻,不懂是非,不顾死伤,不怕众人的强大,眼红得只看到吃喝,这是猪狗般的勇敢。做事图利,争夺财物,没有推让,行动果断大胆而振奋,心肠凶猛、贪婪而暴戾,眼红得只看见财利,这是奸商和盗贼的勇敢。不在乎死亡而行为暴虐,是小人的勇敢。#-666ff;乎道义的地方,就不屈#-666hh;于权势,不顾自己的利益,把整个国家都给他他也不改变自己的观点,虽然看重生命,但是,坚持正义而不屈不挠,这是士君子的勇敢。”这些儒家的大师们认为符#-666ff;仁义的才是勇敢,这和老子的看似有异,实则相通。

“勇于敢则杀”,看似是勇,实则非勇,也就是荀子所说的小人之勇,孔子所说的暴虎冯河之勇,是自取灭亡之道。而真正的勇则是“勇于不敢”,正是心中有“道”、有“德”、有“大义”、有“大志”,所以才能忍辱负重。于是乎,蔺相如回车避廉颇,韩信当街受胯下之辱。得道之人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不会逞强妄为,能够爱惜自己,远离灾祸。如何才能远离灾害呢?那就是回归于自然之道,不争、不先、不卖弄智慧。

万物都遵从自然规律而运作,它们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自然的规范是宽广无边的,它看似虚无疏松,实则事事俱到,绝不会疏漏#-666dd;毫。老子通过对两种不同的勇的论述来告诫统治者不可随意压迫百姓,不可任意凌辱邻国,不可倚仗威势让天下臣#-666hh;;而是要能够顺从百姓的意愿,能够有所不为。

〖哲理引申〗

战国初期,这山以东形成了六国争雄的局面,而一度强大的秦国则已经逐渐被大国遗忘。因为地处偏僻的雍州,秦国屡次东进都被强大的晋国阻断,之后又屡屡被魏国打败,失去了大量土地。曾经舂秋一霸,沦落为中原诸侯国眼中的蛮夷之邦,连诸侯会盟大会都没有资格参加。

公元前362年,秦国迎来了一位新的君主——秦孝公。秦孝公即位以后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已任,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向天下征集复国强兵之策。一位在魏国不得志的年轻人听到了秦国求贤的消息,于是离开中原,远赴关中,这个年轻人就是商鞅。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听说秦孝公在国内发布求贤令,便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商鞅连续用帝道、王道、霸道之术游说,秦孝公都不能接受。最后他再次进见秦孝公,畅谈法家富国强兵之策,秦孝公听得十#-666dd;入迷,于是决定启用商鞅进行变法。

商鞅变法遭到了旧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666ii;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对他们进行了同样强烈的反击,坚持“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并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强行推行变法。商鞅之法虽然改革了很多秦国腐朽的制度,但过于刻薄寡恩受到了众多指责。一次太子不小心触犯了法律,商鞅就下令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处以劓刑,公孙贾处以黥刑。商鞅在秦国为相十年,秦国的宗室贵戚大多十#-666dd;怨恨他。

商鞅不仅在变法中勇于惩戒那些阻挠者,在战争中也敢于采取特别手段。公元前341年,秦孝公趁魏国主力在东方同齐、赵作战,派商鞅进攻魏河东,魏国公子卬迎战。公子卬与商鞅在魏国即相识。两#-666kk;对峙时,商鞅派使者送信给公子卬,说:“我当初与公子相处得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我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公子卬应约赴会,却被商鞅埋伏的甲士俘虏,商鞅趁机攻击魏#-666kk;,魏#-666kk;大败。

宗室赵良劝说他效仿秦穆公时国相百里奚,多施仁政,减少酷刑,告别富贵,归隐田园,但未能被商鞅采纳。不久秦孝公去世,太子继位,商鞅失去了变法的靠山。这时,曾经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立刻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自知怨恨众多,于是决定逃亡。当他逃亡到边关之时,天色已晚,曾经为了防止人民生乱,商鞅为秦国制定法律规定,晚上在路上走路是犯法的,于是他只好投宿。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鞅,见他未带凭证,告诉他,根据商鞅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才知道自己制定的法律有多么严格,不近人情。

而后,商鞅准备逃到魏国去,但魏国人因为他欺骗公子卬的缘故,不让他入境。商鞅只得逃往自己的封地,妄图用封地的守兵去攻打郑县,结果兵败被俘。秦惠王根据商鞅自己制定的法律,按谋反罪来处决他,下令将其车裂处死,并对国人宣布:“不要像商鞅—样背叛国家!”

改革者将商鞅看为一个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的勇士,一个富国强兵的#-666ii;臣;而保守者多将其看为一个废弃仁政、一味凭借酷法的无道妄为之人。可以说这两方面因素他都具有,他的确使秦国强大了起来,但严刑酷法同时也埋下了秦国突然崩溃、灭亡的隐患。商鞅没能坚持老子“守下、无为”之道,虽然建立了#-666ii;绩,却落得五马分尸的下场,不得不让人感慨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