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大学》 » 第一章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原文解释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note-name: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大学 直指》:“说个明明德于天下,便见亲民、止善,皆明德中事矣。”言使天下之#-666aa;皆有以明其明德也。先治其国note-name:先治其国2先治其国:《说文》:“国,邦也。”古代王、侯的封地。《礼记 正义》:“此以积学能为明德盛极之事,以渐到。今本其初,故言欲章明己之明德,使遍于天下者,先须能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note-name: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整治;家,大夫之邑曰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note-name: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4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礼记正义》:“言若欲齐家,先须修身也。”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note-name: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5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礼记正义》:“言若欲修身,必先正其心也。”正其心,言喜怒哀乐之用,得其宜也。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note-name: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6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实也。曾国藩云:“一念不生之谓诚。”意者,心之所发也。诚意,言心之所发,一于善而皆有实也。《礼记正义》:“总包万虑谓之为心,情所意念谓之意。若欲正其心使无倾邪,必须先至诚,在于忆念也。若能诚实其意,则心不倾邪也。”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note-name: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7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礼记正义》:“言欲精诚其己意,先须招致其所知之事,言初始必须学习,然后乃能有所知晓其成败,故云先致其知也。”致知在格物note-name:致知在格物8致知在格物:《礼记正义》:“格,来也。己有所知,则能在于来物。若知善深则来善物,知恶深则来恶物。言善事随#-666aa;行善而来应之,恶事随人行恶亦来应之。言善恶之来,缘人所好也。”宋司马光云:“格,犹扞也、御也。能扞御外物,然后能知至道矣。”王阳明 云:“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印光大师《格物致知确解》云:“格除幻妄私欲物,致显中庸 秉彝知。此物即心中不#-666ff;天理、人情之私欲。一有私欲,则所知、所见皆偏而不正。若格除此幻妄不实之私欲,则不偏不易、即心本具之正知自显,一举一动,悉合情理,了无偏僻。此圣人为天下后世所立修己治心之大法,修齐治平在是,超凡入圣亦在是。”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自古以来那些想要让全天下#-666aa;都显明其明德的#-666aa;,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先要修好己身,要修好身,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念,要端正自己的心念,就要保持真诚恭敬之意,要想能保持真诚恭敬之意,则要觉悟宇宙#-666aa;生的真相,要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则要革除我们内心的各种物欲。

原文翻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自古以来那些想要让全天下#-666aa;都显明其明德的#-666aa;,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先要修好己身,要修好身,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念,要端正自己的心念,就要保持真诚恭敬之意,要想能保持真诚恭敬之意,则要觉悟宇宙#-666aa;生的真相,要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则要革除我们内心的各种物欲。

【原文注释】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大学 直指》:“说个明明德于天下,便见亲民、止善,皆明德中事矣。”言使天下之#-666aa;皆有以明其明德也。

〔2〕先治其国:《说文》:“国,邦也。”古代王、侯的封地。《礼记 正义》:“此以积学能为明德盛极之事,以渐到。今本其初,故言欲章明己之明德,使遍于天下者,先须能治其国。”

〔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整治;家,大夫之邑曰家。

〔4〕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礼记正义》:“言若欲齐家,先须修身也。”

〔5〕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礼记正义》:“言若欲修身,必先正其心也。”正其心,言喜怒哀乐之用,得其宜也。

〔6〕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实也。曾国藩云:“一念不生之谓诚。”意者,心之所发也。诚意,言心之所发,一于善而皆有实也。《礼记正义》:“总包万虑谓之为心,情所意念谓之意。若欲正其心使无倾邪,必须先至诚,在于忆念也。若能诚实其意,则心不倾邪也。”

〔7〕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礼记正义》:“言欲精诚其己意,先须招致其所知之事,言初始必须学习,然后乃能有所知晓其成败,故云先致其知也。”

〔8〕致知在格物:《礼记正义》:“格,来也。己有所知,则能在于来物。若知善深则来善物,知恶深则来恶物。言善事随#-666aa;行善而来应之,恶事随人行恶亦来应之。言善恶之来,缘人所好也。”宋司马光云:“格,犹扞也、御也。能扞御外物,然后能知至道矣。”王阳明 云:“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印光大师《格物致知确解》云:“格除幻妄私欲物,致显中庸 秉彝知。此物即心中不#-666ff;天理、人情之私欲。一有私欲,则所知、所见皆偏而不正。若格除此幻妄不实之私欲,则不偏不易、即心本具之正知自显,一举一动,悉合情理,了无偏僻。此圣人为天下后世所立修己治心之大法,修齐治平在是,超凡入圣亦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