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大学》 » 第六章 >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原文解释

【原文】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note-name: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1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此《大雅·文王》之篇,美文王之诗,因以戒成王也。克,能也;师,众也。言殷自纣父帝乙之前,未丧师众之时,所行政教,皆能配上天而行也。仪,宜也;监,视也。今成王宜监视于殷之存亡。峻,大也。奉此天之大命,诚为不易,言其难也。。”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note-name: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2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道,犹言也。《诗》所云者,言帝乙以上“得众则得国”,言殷纣“失众则失国”也。。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note-name:有德此有人3有德此有人:有德之#-666aa;,人之所附从,故“有德此有人”也。有人此有土note-name:有人此有土4有人此有土:有#-666aa;则境土宽大,故“有土”也。有土此有财note-name:有土此有财5有土此有财:言有土则生植万物,故“有财”也。有财此有用note-name:有财此有用6有财此有用:为国用,有财丰,以此而有供国用也。。德者,本也;财者,末也note-name:德者,本也,财者,末也7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note-name:外本内末,争民施夺8外本内末,争民施夺:外,疏也;内,亲也;施夺,谓施其劫夺之情也。君若亲财而疏德,则争利之#-666aa;皆施劫夺之情也。。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note-name: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9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事不两兴,财由民立。君若重财而轻民,则民散也。若散财而周恤于民,则民咸归聚也。。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note-name: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10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悖,逆也。若#-666aa;君政教之言悖逆人心而出行者,则民悖逆君上而入以报答也,谓拒违君命也。若人君厚敛财货,悖逆民心而入积聚者,不能久如财,人叛于上,财亦悖逆君心而散出也。言众叛亲离,财散非君有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诗经 》上说:“过去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所行政事,都能够符#-666ff;上天之道啊!你应该好好借鉴殷朝的先王们,上天的王命是不可以违背的啊!”君主所行的治国之道能够得到民众的拥护,就能拥有这个国家,如果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整个国家。所以君子时刻小心谨慎,最担心的应该是自己有没有德行啊。自己有德行,自然就会有众#-666aa;来归附,众#-666aa;来归附,自然就会有土地,有了土地和#-666aa;民,自然就能够生植万物,创造财富,有了财富自然就能够使国家财用丰足。所以,德行才是最根本的啊,财富不过是枝末而已。君主如果把外在的财富作为追求的根本,而把修养内在的道德看作是细枝末节,心里想着财富,而疏远修德,就会和民众争夺利益,这样就如同在教导民众相互抢夺利益。君主若把财富聚集起来,民心就会离散;若是把财富散在民间,民众的心就会聚集在君主周围。所以说,不#-666ff;乎大道的话说出来,人家也会以不#-666ff;乎大道的话来回敬你,用不合道理的方式得来的财富,也会以不合道理的方式耗费掉。

原文翻译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诗经 》上说:“过去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所行政事,都能够符#-666ff;上天之道啊!你应该好好借鉴殷朝的先王们,上天的王命是不可以违背的啊!”君主所行的治国之道能够得到民众的拥护,就能拥有这个国家,如果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整个国家。所以君子时刻小心谨慎,最担心的应该是自己有没有德行啊。自己有德行,自然就会有众#-666aa;来归附,众#-666aa;来归附,自然就会有土地,有了土地和#-666aa;民,自然就能够生植万物,创造财富,有了财富自然就能够使国家财用丰足。所以,德行才是最根本的啊,财富不过是枝末而已。君主如果把外在的财富作为追求的根本,而把修养内在的道德看作是细枝末节,心里想着财富,而疏远修德,就会和民众争夺利益,这样就如同在教导民众相互抢夺利益。君主若把财富聚集起来,民心就会离散;若是把财富散在民间,民众的心就会聚集在君主周围。所以说,不#-666ff;乎大道的话说出来,人家也会以不#-666ff;乎大道的话来回敬你,用不合道理的方式得来的财富,也会以不合道理的方式耗费掉。

【原文注释】

〔1〕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此《大雅·文王》之篇,美文王之诗,因以戒成王也。克,能也;师,众也。言殷自纣父帝乙之前,未丧师众之时,所行政教,皆能配上天而行也。仪,宜也;监,视也。今成王宜监视于殷之存亡。峻,大也。奉此天之大命,诚为不易,言其难也。

〔2〕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道,犹言也。《诗》所云者,言帝乙以上“得众则得国”,言殷纣“失众则失国”也。

〔3〕有德此有人:有德之#-666aa;,人之所附从,故“有德此有人”也。

〔4〕有人此有土:有#-666aa;则境土宽大,故“有土”也。

〔5〕有土此有财:言有土则生植万物,故“有财”也。

〔6〕有财此有用:为国用,有财丰,以此而有供国用也。

〔7〕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8〕外本内末,争民施夺:外,疏也;内,亲也;施夺,谓施其劫夺之情也。君若亲财而疏德,则争利之#-666aa;皆施劫夺之情也。

〔9〕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事不两兴,财由民立。君若重财而轻民,则民散也。若散财而周恤于民,则民咸归聚也。

〔10〕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悖,逆也。若#-666aa;君政教之言悖逆人心而出行者,则民悖逆君上而入以报答也,谓拒违君命也。若人君厚敛财货,悖逆民心而入积聚者,不能久如财,人叛于上,财亦悖逆君心而散出也。言众叛亲离,财散非君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