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大学》 » 第六章 >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惟仁人为能…+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惟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原文解释

【原文】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note-name: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1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言唯仁#-666aa;之君,能放而天下咸#-666hh;是也。迸,逐也。。此谓惟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note-name: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2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既放此蔽贤之#-666aa;远在四夷,是仁人能爱善人,恶不善之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note-name: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3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命,怠慢,轻慢。此谓凡庸小#-666aa;,见此贤人而不能举进于君。假设举之,又不能使在其己之先,是为慢也。谓轻慢于举人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note-name: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4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此谓小#-666aa;见不善之人而不能抑退之。假令抑退之,而不能使远退之。过者,言是愆过之人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note-name: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5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拂,违逆,悖逆。孔颖达疏:“若如此者,是谓拂戾善#-666aa;之性。”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拂,逆也。好善而恶恶,人之性也。至于拂人之性,则不仁之甚者也。”菑必逮夫身note-name:菑必逮夫身6菑必逮夫身:菑,通“灾”。逮,到来。夫,指示形容词,彼、此。孔颖达疏:“逮,及也。如此,灾必及夫身矣。《左传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note-name: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7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大道,谓所由行孝悌仁义之大道也。言此孝悌仁义,必由行忠信以得之,由身骄泰以失之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惟有有仁德的君主,能够流放蔽贤的小#-666aa;,把他们驱逐出境,不让他们和大家同住在中原境内。这就是说,只有有仁德的君主,能够做到亲爱有德的贤#-666aa;,厌恶蔽贤的小#-666aa;。见到有贤德的人才不能够推举,推举了,又不能使他居在自己的前列,这就是轻慢于所举的贤德之人。见到不善的人不能够把他贬退下去,贬退了,又不能贬退得很远,这就是过失。喜爱大家所讨厌的,讨厌大家所喜爱的,这就叫悖逆人性,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因此,君子能够行孝、悌、仁、义的治国大道,一定是从忠信诚敬得来的,君子违背孝、悌、仁、义的治国大道,一定是从傲慢和贪图享受开始的。

原文翻译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惟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惟有有仁德的君主,能够流放蔽贤的小#-666aa;,把他们驱逐出境,不让他们和大家同住在中原境内。这就是说,只有有仁德的君主,能够做到亲爱有德的贤#-666aa;,厌恶蔽贤的小#-666aa;。见到有贤德的人才不能够推举,推举了,又不能使他居在自己的前列,这就是轻慢于所举的贤德之人。见到不善的人不能够把他贬退下去,贬退了,又不能贬退得很远,这就是过失。喜爱大家所讨厌的,讨厌大家所喜爱的,这就叫悖逆人性,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因此,君子能够行孝、悌、仁、义的治国大道,一定是从忠信诚敬得来的,君子违背孝、悌、仁、义的治国大道,一定是从傲慢和贪图享受开始的。

【原文注释】

〔1〕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言唯仁#-666aa;之君,能放而天下咸#-666hh;是也。迸,逐也。

〔2〕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既放此蔽贤之#-666aa;远在四夷,是仁人能爱善人,恶不善之人。

〔3〕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命,怠慢,轻慢。此谓凡庸小#-666aa;,见此贤人而不能举进于君。假设举之,又不能使在其己之先,是为慢也。谓轻慢于举人也。

〔4〕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此谓小#-666aa;见不善之人而不能抑退之。假令抑退之,而不能使远退之。过者,言是愆过之人也。

〔5〕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拂,违逆,悖逆。孔颖达疏:“若如此者,是谓拂戾善#-666aa;之性。”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拂,逆也。好善而恶恶,人之性也。至于拂人之性,则不仁之甚者也。”

〔6〕菑必逮夫身:菑,通“灾”。逮,到来。夫,指示形容词,彼、此。孔颖达疏:“逮,及也。如此,灾必及夫身矣。《左传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7〕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大道,谓所由行孝悌仁义之大道也。言此孝悌仁义,必由行忠信以得之,由身骄泰以失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