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弟子规》 » 第四章 谨 >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原文解释

【原文】

note-name:年1年:原指年成,后由除年兽的故事引申为一年到头的年份,这里指年纪。note-name:方2方:这里用作副词,表示方才、刚刚。note-name:少3少:原指幼小,后引申为年幼的,此处指年轻时期。,勿饮酒。饮酒note-name:醉4醉:本义指喝酒过度后的状态,有过度沉迷、用酒腌渍等释义,这里表示喝酒过量。note-name:最5最:原指侵犯而获得,后多表示程度上的极致,此处指最是。note-name:丑6丑:这里指形态难看。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年纪还小的时候,不要喝酒,#-666aa;在喝酒过度后,烂醉如泥的情态最是丑陋。

原文翻译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年纪还小的时候,不要喝酒,#-666aa;在喝酒过度后,烂醉如泥的情态最是丑陋。

【原文注释】

〔1〕:原指年成,后由除年兽的故事引申为一年到头的年份,这里指年纪。

〔2〕:这里用作副词,表示方才、刚刚。

〔3〕:原指幼小,后引申为年幼的,此处指年轻时期。

〔4〕:本义指喝酒过度后的状态,有过度沉迷、用酒腌渍等释义,这里表示喝酒过量。

〔5〕:原指侵犯而获得,后多表示程度上的极致,此处指最是。

〔6〕:这里指形态难看。

扩展阅读

【解释】

古代文#-666aa;喝酒的不少,朋友间相互酬酢宴饮、宾客间欢庆恭贺都离不开酒,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与酒桌文化是相伴而生的,历史实在悠久。

不过,文#-666aa;历来都是倡导喝酒要节制的,因为喝醉酒后,#-666aa;的意志会变得薄弱,容易出丑,这显然是不符#-666ff;儒家思想随时随地都要端庄守礼的准则的。

实际上,单从个人身体健康方面而言,也不宜过度饮酒。所以,青少年不宜喝酒,成年人哪怕喝酒也要节制。

【解读】

潜时不学用时悔,醉后狂言醒时悔

《小窗幽记》中曾用“#-666aa;生四悔”来概括#-666aa;的一生会有的遗憾:富时不俭贫时悔,潜时不学用时悔,醉后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也就是说,富裕的时候不节俭变贫穷了后悔,该学习时不学习需要学问时后悔,喝醉酒后大放厥词清醒了后悔,该休息时不休息生病了才后悔。其中,喝醉了酒后失去常性是很多#-666aa;都曾经历过的事情,酒醒后人们往往为自己做过的疯狂举动懊悔不已。

酒能让人忘忧,但它并不是个好东西。三国时期经学家王肃在《家戒》中指出“夫酒,所以行礼,养性命欢乐也,过则为患,不可不慎”,意思是说,酒是为了对别人表示敬意,是为了怡养自己的身心、增强欢乐气氛的,但如果过量饮酒,反而成了祸害,甚至会给人带来灾难,所以一个人在喝酒上不能不慎重。因此,历朝历代的人都会教育自己的子孙要慎重饮酒。

在浙江省浦江县,曾经有一个历经宋、元、明三朝三百多年时间,相继十五代人同财同食、和睦相处的大家族,这个家族就是曾被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郑氏家族有着严格的家规,其中一条就是:“郑氏子孙年纪不到三十的,不许喝酒,壮年时可以少喝些,但不能贪杯酗酒,吵嚷喧哗,不顾尊长,谁违反这一条例,就要用棍子打、鞭子抽以示惩戒。”这或许也正是这个大家族得以历经几百年而人丁兴盛的原因,每位族人都节制守礼、恪守祖训家规,自然就人心齐聚,家业兴旺。

酒还给严肃的历史添加了不少有趣的逸闻佐料。据说三国的时候,魏国的太傅钟繇有两个聪明的儿子,一个叫钟毓,一个叫钟会。

一天,钟繇见哥俩在玩喝酒的游戏,他装着没看见不吱声。只见钟毓先起身施礼,然后举杯一饮而尽;而钟会举起杯一饮而尽,并不曾行礼。后来钟繇问儿子:“喝酒为什么要施礼?”钟毓说:“饮酒是礼仪之一,所以要先施礼再喝酒。”钟繇又问钟会:“喝酒为什么不施礼?”钟会回答说:“偷酒喝不#-666ff;乎礼,再施礼就是自欺欺人。”钟繇听了不#-666mm;笑起来,不能不点头称是。

酒风最盛行的当属魏晋时代,“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因嗜酒如命扬名至今。刘伶为人豁达洒脱,非同一般。当时民间盛传“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他的一生几乎就是与酒相伴的。实际上,刘伶是个矮子,容貌又甚为丑陋,但他才气过人,从不随意与人交往,不过自从认识阮籍、嵇康之后便认定为知己。以嗜酒、豪饮而闻名于世的刘伶,积毕生之愿写下了著名的《酒德颂》,颂扬以饮酒为荣、酗酒为耻、唯酒是德的饮酒思想。所以,连喝酒喝出#guoxue666-com;度、喝出水平的人都说不能酗酒,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在饮酒的时候不节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