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封神演义》 > 第八十四回 子牙兵取临潼关 > 第2节

第八十四回 子牙兵取临潼关 第2节

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

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

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

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

玄门都领秀,一气化鸿钧。

话说鸿钧道人米至,通天教主知是师尊来了,慌忙上前迎接,倒身下拜曰:“弟子愿老师圣寿无疆!不知老师驾临,未曾远接,望乞恕罪!”鸿钧道人曰:“你为何设此一阵,涂炭无限生灵,这是何说?”通天教主曰:“启老师,二位师兄欺灭吾教,纵门人毁骂弟子,又杀戮弟子门下,全不念同堂手足,一味欺凌,分明是欺老师一般,望老师慈悲!”鸿钧道人曰:“你这等欺心,分明是你自己作业,致生杀伐,该这些生灵遭此劫运。你不自责,尚去责人,情殊可恨!当日三教共佥封神榜,你何得尽忘之也?名利乃凡夫俗子之所争,嗔怒乃儿女之所事,纵是未斩三尸之仙,未赴蟠桃之客,也要脱此苦恼。岂意你三人乃是混元大乐金仙,历万劫不磨之体,为三教元首,为因小事,生此嗔痴,作此欲。他二人原无此意,都是你作此过恶,他不得不应耳。虽是劫数使然,也都是你约束不严,你的门徒生事,你的不是居多。我若不来彼此报复,何日是了?我特来大发慈悲,与你等解释冤愆,各掌宗教,毋得生事!”随分付左右散仙:“你等各归洞府,自养天真,以俟超脱。”众仙叩首而散。鸿钧道人命通天教主,先至芦蓬通报。通天教主不敢有违师命,只得先往芦蓬下来,心中自思:“如何好见他们?”不得已腼腆而行。

话说哪吒同韦护等,俱在芦蓬下议论万仙阵中那些光景,忽见通天教主先行,后面跟着一个老道人扶筇而行。只见祥光缭绕,瑞气盘旋,冉冉而来。将至蓬下,众门人与哪吒等,各各惊疑未定。只见通天教主将近蓬下,大呼曰:“哪吒,可报与老子、元始,快来接老爷圣驾!”哪吒忙上蓬来报。

话说老子在蓬上,与西方教主正讲众弟子劫数之厄,今已圆满,猛抬头,见祥光瑞霭,腾跃而来。老子已知老师来至,忙起身谓元始曰:“师尊来至。”急率众弟子下蓬,只见哪吒来报:“通天教主跟一老道人而来,呼老爷接驾,不知何故?”老子曰:“吾已知之,此是我等老师,想是来此与我等解释冤愆耳。”遂相率下蓬迎接,在道旁俯伏曰:“不知老师驾临,弟子有失远迎,望乞恕罪!”鸿钧道人曰:“只因十二代弟子运逢杀劫,致你两教参商。吾得来与你等解释愆尤,各安宗教,毋得自相背逆。”老子与元始声喏曰:“愿闻师命!”遂至蓬上,与西方教主相见。鸿钧道人称赞:“西方极乐世界,真是福地。”西方教主应曰:“不敢。”教主请鸿钧道人拜见,鸿钧曰:“吾与道友无有拘束,这三个是吾门下,当得如此。”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打稽首坐下,后面就是老子、元始过来拜见毕,又是十二代弟子并众门人,俱来拜见毕,俱分两边侍立。通天教主也在一旁站立。鸿钧道人曰:“你三个过来。”老子、元始、通天三个,走近前面。道人问曰:“当时只因周家国运将兴,汤数将尽,神仙逢此杀运,故命你三个共立‘封神榜’,以观众仙根行浅深,或仙或神,各成其品。不意通天弟子轻信门徒,致生事端。虽是劫数难逃,终是你不守清净,自背盟言,不能善为众仙解脱,以致俱遭屠戮,罪诚在你。非是我为师的有偏向,这是公论。”接引与准提齐曰:“老师之言不差。”鸿钧曰:“今日我与你讲明,从此解释。大徒弟你须让过他罢。俱各归仙阙,毋得戕害生灵。况众弟子厄满,姜尚大功垂成,再毋多言,从此各修宗教。”鸿钧吩咐三人:“过来跪下!”三位教主,齐至面前,双膝跪下。道人袖内取出一个葫芦,倒出三粒丹来,每一位赐与他一粒:“你们吞入腹中,吾自有话说。”三位教主,俱依师命,各吞一粒。鸿钧道人曰:“此丹非是却病长生之物,你听我道来。诗曰:

此丹炼就有玄功,因你三人各自攻。若有先将念头改,腹中丹发即时薨。”

鸿钧道人作罢诗,三位教主叩首:“拜谢老师慈悲。”鸿钧道人起身,作辞西方教主,命通天三弟子:“你随我去。”通天教主不敢违命。只见接引道人与准提俱起身,同老子、元始率众门人,同送至蓬下。鸿钧别过西方二位教主,老子与众门人等又拜伏道旁,俟鸿钧发驾。鸿钧分付:“你等去罢!”众人起立拱候。只见鸿钧与通天教主,驾祥云冉冉而去。西方教主也作辞回西方去了。

老子、元始与子牙曰:“今日我等与十二代弟子,俱回洞府,候你封过神,从新再修身命,方是真仙。”正是:

从修顶上三花现,返本还元又是仙。

子牙与元始众仙下得芦蓬。姜子牙伏于道旁,拜求掌教师尊曰:“弟子姜尚,蒙师尊指示,得进于此地。不知后会诸侯一事如何?”老子曰:“我有一诗,你谨记可验。诗曰:

险处又逢险处过,前程不必问如何。诸侯八百看看会,只待封神奏凯歌。”

老子道罢,与元始各回玉京去了。广成子与十二代仙人,俱来作别曰:“子牙,吾等与你此一别,再不能会面也!”子牙心下甚是不忍分离,在蓬下恋恋不舍。子牙作诗以送之。诗曰:

东进临潼会万仙,依依回首甚相怜。

从今别后何年会?安得相逢诉旧缘。

话说群仙作别而去,惟有陆压握子牙之手曰:“我等此去,会面已难。前途虽有凶险之处,俱有解释之人。只还有几件难处之事,非此宝不可,我将此葫芦之宝送你,以为后用。”子牙感谢不已。陆压随将飞刀付与,也自作别而去。

话分两头,单表元始驾回玉虚。申公豹只因破了万仙阵,希图逃窜他山。岂知他恶贯满盈,跨虎而遁,只见白鹤童子看见,申公豹在前面似飞云掣电一般奔走。白鹤童子忙启元始天尊曰:“前面是申公豹逃窜。”元始曰:“他曾发一誓。命黄巾力士将我的三宝玉如意,把他拿在麒麟崖伺候。”童子接了玉如意,递与力士。力士赶上前大呼曰:“申公豹,不要走!奉天尊法旨,拿你去麒麟崖听候。”祭起玉如意,平空把申公豹拿了,往麒麟崖来。

且说元始天尊驾至崖前,落下九龙沉香辇。只见黄巾力士将申公豹拿来,放在天尊面前。元始曰:“你曾发下誓盟,去塞北海眼,今日你也无辞。”申公豹低首无语。元始命黄巾力士:“将我的蒲团卷起他来,拿去塞了北海眼!”力士领命,将申公豹塞在北海眼里。有诗为证。诗曰:

堪笑阐教申公豹,要保成汤灭武王。

今日谁知身塞海,不知红日几沧桑。

话说黄巾力士将申公豹塞了北海,回元始法旨。不表。

且说子牙领众门徒,回潼关来见武王。武王曰:“相父今日回来,兵士俱齐,可速进兵,早会诸侯,孤之幸也。”子牙传令,起兵往临潼关来。只几十里,早已来至关下,安下行营。

且说临潼关守将欧阳淳闻报,与副将卞金龙、桂天禄、公孙铎共议曰:“今姜尚兵来,止得一关,焉能阻挡周兵?”众将言曰:“主将明日与周兵见一阵,如胜,则以胜而退周兵。如不胜,然后坚守,修表往朝歌去告急,俟援兵协守。此为上策。”欧阳淳曰:“将军之言是也。”次日子牙升帐,传下令去:“谁去取临潼关走一遭?”旁有黄飞虎曰:“末将愿往。”子牙许之。飞虎领本部人马,一声炮响,至关下搦战。报马报入帅府:“启主帅,有周将搦战。”欧阳淳曰:“谁去走一遭?”只见先行官卞金龙领令出关,来见黄飞虎,大叫曰:“来将何名?”飞虎曰:“吾乃武成王黄飞虎是也。”卞金龙大骂:“反贼!不思报国,反助叛逆。吾乃临潼关先行卞金龙是也。”黄飞虎大怒,纵骑摇枪,飞来只取。卞金龙手中斧急架忙迎,牛马相交,枪斧并举。战未三十回合,黄飞虎卖个破绽,吼一声,将卞金龙刺下马来,枭了首级。掌鼓回营,来见姜元帅。子牙大喜,上了黄将军功绩不表。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