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兑法灵蓍 损兑者,几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原文解释
原文(一)
损兑法灵蓍1损兑法灵蓍:损兑,减少杂念,使思想集中。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用来占卜吉凶。古#-666aa;认为灵蓍变化自如,又能自圆其说,所以游说他人时要效法灵蓍。陶弘景注:“兑能知得失,蓍能知休咎,故损兑法灵蓍也。”损兑者,几危
2几危:危险。陶弘景注:“几危之理,兆动之微,非心眼莫能察见,故曰损兑者,几危之决也。”之决也。事有适然
3适然:偶然。陶弘景注:“适然者,有时而然也。物之成败,有时而然;几危之动,自微至着。若非情适远心,知机玄览,则不能知于未兆,察于未形,使风涛潜骇,危机密发,然后河海之量,堙为穷流,一篑之积,叠成山岳,不谋其始,虽悔何之!故曰不可不察。”,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
4有德:有德之#-666aa;。,言察辞合于事。
翻译(一)
变换言辞进行游说,要效法灵蓍的变化自如和自圆其说。处理危险的事,要使用损兑法,适当变换言辞。事物的成败有其偶然性。因此,对于事物的细微之处不可不察。所以,圣#-666aa;用垂拱而治的方式接待有德之#-666aa;,考察他们的言辞,在对事情的看法上取得一致。

原文(二)
兑者,知之也5兑者,知之也:兑能增长知识,加深认识。陶弘景注:“用其心眼,故能知之;减损他虑,故能行之。”;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
翻译(二)
说话太直,就会被探知实情。适当减少言辞,就能顺利采取行动。变换言辞,如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圣#-666aa;便不发表意见。
原文 | 翻译 |
损兑法灵蓍损兑者,几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 | 变换言辞进行游说,要效法灵蓍的变化自如和自圆其说。处理危险的事,要使用损兑法,适当变换言辞。事物的成败有其偶然性。因此,对于事物的细微之处不可不察。所以,圣#-666aa;用垂拱而治的方式接待有德之#-666aa;,考察他们的言辞,在对事情的看法上取得一致。 |
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 | 说话太直,就会被探知实情。适当减少言辞,就能顺利采取行动。变换言辞,如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圣#-666aa;便不发表意见。 |
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 | 因此,智者不说失去#-666aa;心的话。言辞不烦琐,内心才不空虚。志向不乱,才不会误入歧途。 |
【原文注释】
〔1〕损兑法灵蓍:损兑,减少杂念,使思想集中。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用来占卜吉凶。古#-666aa;认为灵蓍变化自如,又能自圆其说,所以游说他人时要效法灵蓍。陶弘景注:“兑能知得失,蓍能知休咎,故损兑法灵蓍也。”
〔2〕几危:危险。陶弘景注:“几危之理,兆动之微,非心眼莫能察见,故曰损兑者,几危之决也。”
〔3〕适然:偶然。陶弘景注:“适然者,有时而然也。物之成败,有时而然;几危之动,自微至着。若非情适远心,知机玄览,则不能知于未兆,察于未形,使风涛潜骇,危机密发,然后河海之量,堙为穷流,一篑之积,叠成山岳,不谋其始,虽悔何之!故曰不可不察。”
〔4〕有德:有德之#-666aa;。
〔5〕兑者,知之也:兑能增长知识,加深认识。陶弘景注:“用其心眼,故能知之;减损他虑,故能行之。”
〔6〕不烦:不烦琐。陶弘景注:“智者听舆#-666aa;之讼,采蒭荛之言,虽复辨周万物,不自说也。故不以己能言而弃人之言,既有众言,故辞当而不烦,还任众心,故心诚而不伪,心诚言当,志意岂复乱哉。”
〔7〕邪:偏颇,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