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第2节
臣以菲才,遭逢圣代,致位通显,未谋报称,敢图暇逸?古语有云:“人生百行,孝弟为先。”“不孝有三 [不孝有三——古人认为这样三件事情,都是不孝的,即:曲意阿从,陷亲(父母)于不义;亲老家贫,不为禄仕;无后,没有儿子。(见《孟子·离娄》章赵岐注)] ,无后为大。”先父母早背 [早背——早死。] ,域兆 [域兆——茔地、墓地。] 未修。臣弟二人,学业未立。臣三十未娶。五伦之中,乃缺其三。愿赐臣假,暂归乡里。倘念臣犬马之力,尚可鞭笞,奔驰有日。
天子览奏,准给假暂归,命乘传 [传——官家驿站所备的车子。] 衣锦还乡,复赐黄金二十斤,为婚礼之费。许武谢恩辞朝,百官俱于郊外送行。正是:
报道锦衣归故里,争夸白屋 [白屋——指茅草盖的,或用本色木料不加彩色做成的房子。意指贫贱人所住的屋子。] 出公卿。
许武既归,省视先茔已毕,便乃纳还官诰,只推有病,不愿为官。过了些时,从容召二弟至前,询其学业之进退。许晏、许普应答如流,理明词畅。许武心中大喜。再稽查田宅之数,比前恢廓数倍,皆二弟勤俭之所积也。武于是遍访里中良家女子,先与两个兄弟定亲,自己方才娶妻,续又与二弟婚配。约莫数月,忽然对二弟说道:“吾闻兄弟有析居之义。今吾与汝,皆已娶妇,田产不薄,理宜各立门户。”二弟唯唯惟命。乃择日治酒,遍召里中父老。三爵已过,乃告以析居之事。因悉召僮仆至前,将所有家财,一一分剖。首取广宅自予,说道:“吾位为贵臣,门宜棨戟 [棨戟——本是武器,后作为一种仪仗;古代大官员的随从、卫队和守门的人所拿的东西。] ,体面不可不肃。汝辈力田耕作,得竹庐茅舍足矣。”又阅田地之籍,凡良田悉归之己,将硗薄者量给二弟。说道:“我宾客众盛,交游日广,非此不足以供吾用。汝辈数口之家,但能力作,只此可无冻馁。吾不欲汝多财以损德也。”又悉取奴仆之壮健伶俐者,说道:“吾出入跟随,非此不足以给使令。汝辈合力耕作,正须此愚蠢者作伴,老弱馈食足矣,不须多人费汝衣食也。”众父老一向知许武是个孝弟之人,这番分财,定然辞多就少。不想他般般件件,自占便宜。两个小兄弟所得,不及他十分之五,全无谦让之心,大有欺凌之意。众人心中甚是不平。有几个刚直老人,气忿不过,竟自去了。有个心直口快的,便想要开口,说公道话,与两个小兄弟做乔主张 [做乔主张——乔,假,故意。做乔主张,这里是胡乱作主张的意思。] 。其中又有个老成的,背地里捏手捏脚,教他莫说。以此罢了。那教他莫说的,也有些见识。他道:“富贵的人,与贫贱的人,不是一般肚肠。许武已做了显官,比不得当初了。常言道:‘疏不间亲。’你我终是外人,怎管得他家事。就是好言相劝,料未必听从,枉费了唇舌,到挑拨他兄弟不和。倘或做兄弟的肯让哥哥,十分之美,你我又呕这闲气则甚!若做兄弟的心上不甘,必然争论。等他争论时节,我们替他做个主张,却不是好!”正是:
事非干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强言。
原来许晏、许普,自从蒙哥哥教诲,知书达礼,全以孝弟为重。见哥哥如此分析,以为理之当然,绝无几微 [几微——极小,非常隐微,一点点。] 不平的意思。许武分拨已定,众人皆散。许武居中住了正房,其左右小房,许晏、许普各住一边。每日率领家奴下田耕种,暇则读书,时时将疑义叩问哥哥,以此为常。妯娌之间,也学他兄弟三人一般和顺。从此里中父老,人人薄许武之所为,都可怜他两个兄弟,私下议论道:“许武是个假孝廉,许晏、许普才是个真孝廉。他思念父母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唯唯诺诺,并不违拗,岂不是‘孝’?他又重义轻财,任分多分少,全不争论,岂不是‘廉’?”起初里中传个好名,叫做“孝弟许武”,如今抹落了武字,改做“孝弟许家”。把许晏、许普弄出一个大名来。那汉朝清议 [清议——社会上清明公正的言论;略近于后代所说的舆论。] 极重,又传出几句口号,道是:
假孝廉,做官员;真孝廉,出口钱 [口钱——即丁口钱,亦称口算,汉初创行的丁口税:十五岁以上到五十六岁,每人每年缴纳一百二十文钱。作了官,可以免纳。] 。假孝廉,据高轩;真孝廉,守茅檐。假孝廉,富田园;真孝廉,执锄镰。真为玉,假为瓦;瓦登厦,玉抛野。不宜真,只宜假。
那时明帝即位,下诏求贤,令有司访问笃行有学之士,登门礼聘,传驿至京。诏书到会稽郡,郡守分谕各县。县令平昔已知许晏、许普让产不争之事,又值父老公举他真孝真廉,行过其兄,就把二人申报本郡。郡守和州牧,皆素闻其名,一同举荐。县令亲到其门,下车投谒,手捧玄 ? 束帛 [玄纁(xūn)束帛——古代聘问时所用的礼物。玄纁] ,绛黑色。束,十端为束,就是五匹。帛,绸子。>,备陈天子求贤之意。许晏、许普,谦让不已。许武道:“幼学壮行,君子本分之事。吾弟不可固辞。”二人只得应诏,别了哥嫂,乘传到于长安,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问道:“卿是许武之弟乎?”晏、普叩头应诏。天子又道:“闻卿家有孝弟之名。卿之廉让,有过于兄,朕心嘉悦。”晏、普叩头道:“圣运龙兴,辟门访落 [辟门访落——辟门,《书经·舜典》:“辟四门。”开门迎贤的意思;访落,《诗经·周颂》中的篇名。访,访问;落,开始。就是开始作皇帝的时候,就延访群臣的意思。] ,此乃帝王盛典。郡县不以臣晏臣普为不肖,有溷圣聪。臣幼失怙恃 [失怙恃——《诗经·小雅·蓼莪》篇:“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人因谓丧父为“失怙”,丧母为“失恃”;就是说:父母死了,没有依靠的意思。] ,承兄武教训,兢兢自守,耕耘诵读之外,别无他长。弟等何能及兄武之万一。”天子闻对,嘉其谦德,即日俱拜为内史 [内史——官名。管理首都地方的长官。汉初设左右内史,后改称左冯翊及京兆尹。] 。不五年间,皆至九卿 [九卿——九种中央较高级的官职;历代名称不尽相同,汉代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之位。居官虽不如乃兄赫赫之名,然满朝称为廉让。忽一日,许武致家书于二弟。二弟拆开看之,书曰:
匹夫而膺辟召,仕宦而至九卿,此亦人生之极荣也。二疏 [二疏有言——疏广,西汉时人,和他的侄子疏受一同在朝作官。他对疏受说:“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于是两人都辞官回家。] 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既无出类拔萃之才,宜急流勇退,以避贤路。
晏、普得书,即日同上疏辞官。天子不许。疏三上。天子问宰相宋均道:“许晏、许普壮年入仕,备位九卿,朕待之不薄,而屡屡求退,何也?”宋均奏道:“晏、普兄弟三人,天性孝友。今许武久居林下,而晏、普并驾天衢 [林下、天衢——林下,指乡间。天衢,天路,指朝廷;在朝廷里作官的意思。] ,其心或有未安。”天子道:“朕并诏许武,使兄弟三人同朝辅政何如?”宋均道:“臣察晏、普之意,出于至诚。陛下不若姑从所请,以遂其高。异日更下诏征之。或访先朝故事,就近与一大郡,以展其未尽之才;因使便道归省:则陛下好贤之诚,与晏、普友爱之意,两得之矣。”天子准奏,即拜许晏为丹阳郡太守,许普为吴郡太守,各赐黄金二十斤,宽假三月,以尽兄弟之情。许晏、许普谢恩辞朝,公卿俱出郭,到十里长亭,相饯而别。晏、普二人,星夜回到阳羡,拜见了哥哥,将朝廷所赐黄金,尽数献出。许武道:“这是圣上恩赐,吾何敢当!”教二弟各自收去。次日,许武备下三牲祭礼,率领二弟到父母坟茔,拜奠了毕,随即设宴,遍召里中父老。许氏三兄弟,都做了大官,虽然他不以富贵骄人,自然声势赫奕。闻他呼唤,那个敢不来,况且加个请字。那时众父老来得愈加整齐。许武手捧酒卮,亲自劝酒。众人都道:“长文公与二哥三哥接风之酒,老汉辈安敢僭先!”——比时风俗淳厚,乡党序齿 [序齿——不以官爵的高下为先后,而以年龄的大小为次序的意思。] ,许武出仕已久,还叫一句“长文公”,那两个兄弟,又下一辈了,虽是九卿之贵,乡尊故旧,依旧称“哥”。——许武道:“下官此席,专屈诸乡亲下降,有句肺腑之言奉告。必须满饮三杯,方敢奉闻。”众人被劝,依次饮讫。许武教两个兄弟次第把盏,各敬一杯。众人饮罢,齐声道:“老汉辈承贤昆玉 [昆玉——就是“昆仲”的意思,对人兄弟的敬称。] 厚爱,借花献佛,也要奉敬。”许武等三人,亦各饮讫。众人道:“适才长文公所谕金玉之言,老汉辈拱听已久,愿得示下。”许武叠两个指头,说将出来。言无数句,使听者毛骨耸然。正是: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