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兄子严敦书原文解释
翻译(一)
马援的侄儿马严、马敦都喜欢讥笑议论别#-666aa;,而且好结交些轻浮的侠客,马援以前在交趾的时候,写信回来告诫他们说:

原文(二)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3施衿(jīn)结缡(lí):系上衣#-666hh;,披上围巾。,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翻译(二)
“我希望你们听到别#-666aa;的过失就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只能是耳朵听见,不能从口中说出。好议论别#-666aa;的长短,胡乱评论国家的法度,这是我最厌恶的,我宁愿死也不愿听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对这种行为最是厌恶了,今天之所以又对你们讲起这些,正好像女儿出嫁时父母亲手给她系上佩巾、佩带,重申父母的训诫一样,想教你们终生不忘罢了。”
原文(三)
“龙伯高4龙伯高:名述,东汉京兆#-666aa;。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
5谨敕(chì):谨慎。,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6鹄(hú):天鹅。;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
7郡将:即郡守。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翻译(三)
“龙伯#guoxue666-com;为#-666aa;敦厚,办事周密谨慎,不说别#-666aa;的坏话,谦逊节俭,廉洁奉公而有威严。我爱戴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学习他。杜季良为#-666aa;豪放,很讲义气,忧别人所忧,乐别人所乐,什么样的人他都不疏远,他在父亲出丧时邀请宾客前来,几郡的人都赶来了。我爱戴他尊重他,却不希望你们学习他。学龙伯高不成,还可以做一个谨慎的人,也就是所谓‘刻天鹅不成尚且还像野鸭’;学杜季良不成,就会堕落成为世上的轻薄子弟,所谓‘画虎不成却像狗了’。到今天杜季良前途凶吉还不得而知,郡守一上任便对他切齿痛恨。州郡官员把这事说给我听,我常为他寒心,所以不希望我的子孙学习他。”
原文 | 翻译 |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 | 马援的侄儿马严、马敦都喜欢讥笑议论别#-666aa;,而且好结交些轻浮的侠客,马援以前在交趾的时候,写信回来告诫他们说: |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 “我希望你们听到别#-666aa;的过失就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只能是耳朵听见,不能从口中说出。好议论别#-666aa;的长短,胡乱评论国家的法度,这是我最厌恶的,我宁愿死也不愿听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对这种行为最是厌恶了,今天之所以又对你们讲起这些,正好像女儿出嫁时父母亲手给她系上佩巾、佩带,重申父母的训诫一样,想教你们终生不忘罢了。” |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 “龙伯#guoxue666-com;为#-666aa;敦厚,办事周密谨慎,不说别#-666aa;的坏话,谦逊节俭,廉洁奉公而有威严。我爱戴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学习他。杜季良为#-666aa;豪放,很讲义气,忧别人所忧,乐别人所乐,什么样的人他都不疏远,他在父亲出丧时邀请宾客前来,几郡的人都赶来了。我爱戴他尊重他,却不希望你们学习他。学龙伯高不成,还可以做一个谨慎的人,也就是所谓‘刻天鹅不成尚且还像野鸭’;学杜季良不成,就会堕落成为世上的轻薄子弟,所谓‘画虎不成却像狗了’。到今天杜季良前途凶吉还不得而知,郡守一上任便对他切齿痛恨。州郡官员把这事说给我听,我常为他寒心,所以不希望我的子孙学习他。” |
【原文注释】
〔1〕严:马严,字威卿。敦:马敦,字孺卿。
〔2〕交趾(zhǐ):郡名,在今越南北部。
〔3〕施衿(jīn)结缡(lí):系上衣#-666hh;,披上围巾。
〔4〕龙伯高:名述,东汉京兆#-666aa;。
〔5〕谨敕(chì):谨慎。
〔6〕鹄(hú):天鹅。
〔7〕郡将:即郡守。»
扩展阅读
【题解】
西汉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喜欢议论他#-666aa;的短处,而且喜好跟游侠之士交往,还经常地批评时政。马援对两位侄子很担心,怕他们沦为浮夸子弟,于是在南征交趾时抽空写了一封家书,寄给两个侄儿。在信中,马援告诫侄儿做#-666aa;须低调谦虚,不要妄评讥议。这封信语重心长,虽然简短,但字字都寄托着马援对侄儿的关切之情。
【解读】
本篇#-666cc;#-666dd;两段。首段告诫侄子不要妄论他#-666aa;长短,他把听别#-666aa;长短比作听父母的名字,说明可以听但不可以议论的道理,这是类比的手法。第二段以龙伯#guoxue666-com;的敦厚谦约及杜季良的“忧#-666aa;之忧,乐人之乐”,勉励侄子,这既是例举,又是反衬,从中可见马援的良苦用心。
本文有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说效法他人时说“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自然生动,情真意挚,极富感染力。
【文史知识】
马援平定交趾
马援为东汉初年的名将,曾立下赫赫战#-666ii;。建武十七年〔41〕,交趾太守苏定依法处决诗索。诗索之妻徵侧及妹徵贰起兵反抗,攻占郡城。九真、日南、#-666ff;浦“蛮夷”起而响应,接连攻下岭外六十余城,徵侧自立为王。光武帝于是拜马援为伏波将#-666kk;,并命扶乐侯刘隆、督楼船将#-666kk;段志等协助征讨二徵。大#-666kk;行至#-666ff;浦,马援缘海而进,随山开道千余里。建武十八年〔43〕春,马援的军队到达浪泊,大破二徵,斩杀敌#-666aa;三千,俘虏万余#-666aa;。马援一路追击二徵于#-666mm;溪。次年正月,斩杀徵侧、徵贰,将其首级送递到洛阳。光武帝对马援大加赏赐,封他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此时,马援正率领楼船二千余艘、战士两万余#-666aa;,追击二徵余部都羊等,从无#-666ii;直到居风,斩敌五千余人,岭南地区得以平定。建武二十年秋,马援班师回朝,光武帝赐他兵车一乘,朝见时位次九卿。
马援喜欢骑射,善于相马,曾师从杨子阿学习相马骨法。他在交阯时,销熔所得骆越铜鼓,铸成像生马一样的模型,其“#guoxue666-com;三尺五寸,围四尺四寸”,还京时献给光武帝。光武帝下诏将其立于洛阳宣德殿下,以为名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