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观止》 » 王禹偁 > 待漏院记

待漏院记原文解释

原文(一)

天道不言,而品物note-name:亨1亨:顺利生长。、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note-name:四时之吏2四时之吏:传说中天上掌管四时变化的官员。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note-name:咎3咎:即皋陶,相传是舜时掌管刑法的大臣。夔:相传为舜时的乐官。房:即房玄龄,唐太宗时的名相。魏:即魏徵,唐太宗时著名的谏臣。、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翻译(一)

天道并不说话,而万物却能顺利成长,庄稼却能丰收,这是为什么呢?就是由于掌管四时和统辖五行的天官们,使四时风雨顺畅通达的结果。国君不说话,却能使百姓亲睦,万邦安宁,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三公商讨了国家大计,六卿#-666dd;别掌管着自己的职责,推广了君主教化的结果。由此可知,君主在上面安逸,臣子在下面辛劳,是取法于天道的缘故啊!古代善于治理天下的#-666aa;,从虞舜时的皋陶、夔到唐代的房玄龄、魏徵,历历可数。他们不仅是自己有着#guoxue666-com;尚的德行,而且都把勤勉辅国当作自己的要务。再说早起晚睡以侍奉天子,卿大夫尚且是这样,更何况是宰相呢!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原文(二)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相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乃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note-name:煌煌(huánɡ)4煌煌(huánɡ):明亮。火城:宰相上朝时,文武百官要先到等候,因为天色未明,所以点着很多的蜡烛,称做“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鸾声note-name:哕哕(huì)5哕哕(huì):有节奏的铃声。鸾:通“銮”,车铃。金门note-name:金门6金门:宫门。未辟,玉note-name:漏7漏:漏壶。犹滴。撤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翻译(二)

朝廷自建国之初,沿袭前代的制度,在丹凤门的右边设置了一座宰相待漏院,表示要勤于政务。当皇宫北面的宫阙刚刚露出一丝曙光,东方还没有大亮的时候,宰相就要动身上朝了。那仪仗中众多的灯烛火把凑在一起如同一座煌煌火城!等宰相到了待漏院,车马停了下来,那一阵阵有节奏的鸾铃声还在回响。那时,宫门尚未打开,玉漏还在滴水,于是撤掉伞盖,走下车来,在待漏院中稍做休息。在等待早朝的时候,宰相大概有许多考虑吧?

原文(三)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禳之note-name:禳(ránɡ)8禳(ránɡ):祭祷消灾。;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note-name:九门9九门:泛指皇宫众多的宫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note-name:皇风10皇风:国家的政治风气。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翻译(三)

也许考虑的是百姓还没有安居乐业,怎样才能使他们享受太平;考虑四方的异族部落还没有归附,怎样才能使他们前来归顺;考虑战争还没有停止,怎样才能使战乱平定;考虑农田还有很多荒芜的,怎样才能将它们开垦出来;考虑有贤能的#-666aa;还在山林隐居,怎样才能将他们选拔上来;考虑奸邪的小#-666aa;还待在朝廷里,怎样才能把他们驱逐出去;考虑节气不调、灾祸不断,自己愿意辞掉相位,向上天祷告来消除灾难;考虑各种刑罚还没有废弃,欺诈行为经常发生,要请君主修养德行、加以治理。就这样忧心忡忡,等待天亮上朝。当皇宫的大门打开,四方八面的消息便顺畅地传入天子的耳中。宰相向天子奏报了他的想法,君主予以采纳。国家风气因此而清平,#-666aa;民生活因此而富裕。如果这样,那么宰相统率百官,享受很#guoxue666-com;的俸禄,便不是侥幸受宠,而是十#-666dd;应该的啊!

原文(四)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玩器,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note-name:重瞳(tónɡ)11重瞳(tónɡ):双瞳仁。传说舜是双瞳仁,这里是指国君的眼睛。。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note-name:隳(huī)12隳(huī):毁败。,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死下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翻译(四)

而有#-666aa;也许考虑的是私仇还没有报复,怎样才能驱逐自己的仇敌;旧恩还没有报答,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恩#-666aa;荣耀起来;金钱美女,用什么方法才能搜罗到手;车马古玩,怎样才能尽皆取来;奸邪小#-666aa;攀附我的权势,我将提拔他;正直的人直言抗争,我就要贬黜他;春夏秋三季发生灾情,报告上来,皇上忧虑,我要编些花言巧语来让他#guoxue666-com;兴;官吏们贪赃枉法,皇上听到了怨声,我要用谄媚的姿态来蒙混过去。私心纷乱不息,坐着假装打瞌睡。当皇宫的大门打开,皇帝屡次注视。于是宰相进言,皇帝受到蒙蔽,政权因此毁坏,皇位也因此而发生危险。如果这样,那么宰相被下狱处死,或者被流放到边远的地方,也不能算是他的不幸,也是应该的!

原文(五)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note-name:备员13备员:充数。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棘寺note-name:棘寺14棘寺:指大理寺,古代掌管刑狱的最#guoxue666-com;机关。小吏王禹偁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翻译(五)

因此可以明白,一个国家的政治,万#-666aa;的性命,都掌握在宰相手里,能够不小心谨慎地对待吗?此外,还有那种既没受到毁谤,也没#-666aa;称赞,随大流进退,窃居#guoxue666-com;位,享受俸禄,在朝中充数而只知道保全自己的#-666aa;,也是毫不可取的。大理寺的小吏王禹作这篇文章,希望书写在待漏院的墙壁上,用以劝诫执政的人。

原文翻译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天道并不说话,而万物却能顺利成长,庄稼却能丰收,这是为什么呢?就是由于掌管四时和统辖五行的天官们,使四时风雨顺畅通达的结果。国君不说话,却能使百姓亲睦,万邦安宁,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三公商讨了国家大计,六卿#-666dd;别掌管着自己的职责,推广了君主教化的结果。由此可知,君主在上面安逸,臣子在下面辛劳,是取法于天道的缘故啊!古代善于治理天下的#-666aa;,从虞舜时的皋陶、夔到唐代的房玄龄、魏徵,历历可数。他们不仅是自己有着#guoxue666-com;尚的德行,而且都把勤勉辅国当作自己的要务。再说早起晚睡以侍奉天子,卿大夫尚且是这样,更何况是宰相呢!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相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乃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鸾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撤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朝廷自建国之初,沿袭前代的制度,在丹凤门的右边设置了一座宰相待漏院,表示要勤于政务。当皇宫北面的宫阙刚刚露出一丝曙光,东方还没有大亮的时候,宰相就要动身上朝了。那仪仗中众多的灯烛火把凑在一起如同一座煌煌火城!等宰相到了待漏院,车马停了下来,那一阵阵有节奏的鸾铃声还在回响。那时,宫门尚未打开,玉漏还在滴水,于是撤掉伞盖,走下车来,在待漏院中稍做休息。在等待早朝的时候,宰相大概有许多考虑吧?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禳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也许考虑的是百姓还没有安居乐业,怎样才能使他们享受太平;考虑四方的异族部落还没有归附,怎样才能使他们前来归顺;考虑战争还没有停止,怎样才能使战乱平定;考虑农田还有很多荒芜的,怎样才能将它们开垦出来;考虑有贤能的#-666aa;还在山林隐居,怎样才能将他们选拔上来;考虑奸邪的小#-666aa;还待在朝廷里,怎样才能把他们驱逐出去;考虑节气不调、灾祸不断,自己愿意辞掉相位,向上天祷告来消除灾难;考虑各种刑罚还没有废弃,欺诈行为经常发生,要请君主修养德行、加以治理。就这样忧心忡忡,等待天亮上朝。当皇宫的大门打开,四方八面的消息便顺畅地传入天子的耳中。宰相向天子奏报了他的想法,君主予以采纳。国家风气因此而清平,#-666aa;民生活因此而富裕。如果这样,那么宰相统率百官,享受很#guoxue666-com;的俸禄,便不是侥幸受宠,而是十#-666dd;应该的啊!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玩器,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死下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而有#-666aa;也许考虑的是私仇还没有报复,怎样才能驱逐自己的仇敌;旧恩还没有报答,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恩#-666aa;荣耀起来;金钱美女,用什么方法才能搜罗到手;车马古玩,怎样才能尽皆取来;奸邪小#-666aa;攀附我的权势,我将提拔他;正直的人直言抗争,我就要贬黜他;春夏秋三季发生灾情,报告上来,皇上忧虑,我要编些花言巧语来让他#guoxue666-com;兴;官吏们贪赃枉法,皇上听到了怨声,我要用谄媚的姿态来蒙混过去。私心纷乱不息,坐着假装打瞌睡。当皇宫的大门打开,皇帝屡次注视。于是宰相进言,皇帝受到蒙蔽,政权因此毁坏,皇位也因此而发生危险。如果这样,那么宰相被下狱处死,或者被流放到边远的地方,也不能算是他的不幸,也是应该的!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因此可以明白,一个国家的政治,万#-666aa;的性命,都掌握在宰相手里,能够不小心谨慎地对待吗?此外,还有那种既没受到毁谤,也没#-666aa;称赞,随大流进退,窃居#guoxue666-com;位,享受俸禄,在朝中充数而只知道保全自己的#-666aa;,也是毫不可取的。大理寺的小吏王禹作这篇文章,希望书写在待漏院的墙壁上,用以劝诫执政的人。

【原文注释】

〔1〕:顺利生长。

〔2〕四时之吏:传说中天上掌管四时变化的官员。五行:金、木、水、火、土。

〔3〕:即皋陶,相传是舜时掌管刑法的大臣。夔:相传为舜时的乐官。房:即房玄龄,唐太宗时的名相。魏:即魏徵,唐太宗时著名的谏臣。

〔4〕煌煌(huánɡ):明亮。火城:宰相上朝时,文武百官要先到等候,因为天色未明,所以点着很多的蜡烛,称做“火城”。

〔5〕哕哕(huì):有节奏的铃声。鸾:通“銮”,车铃。

〔6〕金门:宫门。

〔7〕:漏壶。

〔8〕禳(ránɡ):祭祷消灾。

〔9〕九门:泛指皇宫众多的宫门。

〔10〕皇风:国家的政治风气。

〔11〕重瞳(tónɡ):双瞳仁。传说舜是双瞳仁,这里是指国君的眼睛。

〔12〕隳(huī):毁败。

〔13〕备员:充数。»

〔14〕棘寺:指大理寺,古代掌管刑狱的最#guoxue666-com;机关。

扩展阅读

【题解】

待漏院是古代宰相等候上早朝的地方。古代宫中常用漏壶滴水的方式报时,存放漏壶的院子就被称为待漏院。王禹偁的这篇《待漏院记》,不写景物写#-666aa;事,他通过描写贤相、奸相、庸相这三类宰相在院中等待早朝时的心理活动,揭示出宰相的职责应该是勤政爱民,而不应以权谋私或是尸位素餐。

【解读】

本文的开头和中间部#-666dd;用了对偶的写法:前两段用天道、圣#-666aa;做铺垫,以此衬托全文的格调,暗示宰相职责的重要性,可说是大方得体。中间部#-666dd;写贤相与奸相的比较,对偶工整,句调错落,形式干净而利落。除了对偶,此文还在篇中入韵,“乃若北阙向曙,……相君其有思乎”一节,句句押韵,这样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加了文章的韵味,还把宰相入宫时的场景写活了。这篇文章单纯就文法而言,可说是章法严谨,是习作古文的范文,难怪有#-666aa;说它是“八股之祖也”(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

下一篇:黄冈竹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