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观止》 » 王安石 > 同学一首别子固

同学一首别子固原文解释

原文(一)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note-name:子固1子固:曾巩,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note-name:正之2正之:孙侔,字少述,与王安石、曾巩交游,名倾一时。他曾有志于禄养,故屡举进士。及母病危,自誓终身不求仕,客居江、淮间。,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翻译(一)

长江之南有一位贤#-666aa;,字子固,他不是当今世俗所谓的贤#-666aa;,我仰慕他并且和他交上了朋友。淮河之南有一位贤#-666aa;,字正之,他也不是当今世俗所谓的贤人,我仰慕他并且和他交上了朋友。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原文(二)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note-name:辞3辞:相互往来的书信文词。币:礼品。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翻译(二)

这两位贤#-666aa;,没有走在一起过,没有相互说过话,没有互相赠送过礼品。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是相同的吗?我考察过他们的言行,为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是这样的少啊!回答说:学习圣#-666aa;罢了。学习圣#-666aa;,那么他的老师和朋友就一定都是学习圣人的人。圣人的言行,会有两样吗?那么他们言行相似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原文(三)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note-name:扳4扳:通“攀”,援引。,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尝云尔。

翻译(三)

我在淮南,对正之说起子固的事情,正之不怀疑我的话。我回到江南,对子固说起正之的事情,子固也是认为正之就是我说的那个样子。于是我又知道被称为圣#-666aa;#-666aa;,既言行相似,彼此间又是信任不疑的。子固作了一篇《怀友》给我,大略是说要互相帮助,要达到中庸的标准才可以停止。正之也曾这样对我说过。

原文(四)

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note-name:轥(lìn)5轥(lìn):车轮碾过。,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翻译(四)

安稳地驱着车子,缓慢的行走着,走到中庸的庭院里并进入它的室内,除了这两位贤#-666aa;还能有谁能做到这样呢?我以前从不敢认为我一定能到达那中庸的庭院,但也愿意跟从着他们两位,在他们的帮助下,或许是能够达到的。

原文(五)

噫!官有守,私有note-name:系6系:牵累,束缚。,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翻译(五)

唉!为官的各自有自己的职守,作为个#-666aa;来讲,每个#-666aa;也都有私事的牵累。我们之间不能常常相聚,我作了《同学》一篇辞别子固,用来互相警醒,并且互相慰勉。

原文翻译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长江之南有一位贤#-666aa;,字子固,他不是当今世俗所谓的贤#-666aa;,我仰慕他并且和他交上了朋友。淮河之南有一位贤#-666aa;,字正之,他也不是当今世俗所谓的贤人,我仰慕他并且和他交上了朋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这两位贤#-666aa;,没有走在一起过,没有相互说过话,没有互相赠送过礼品。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是相同的吗?我考察过他们的言行,为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是这样的少啊!回答说:学习圣#-666aa;罢了。学习圣#-666aa;,那么他的老师和朋友就一定都是学习圣人的人。圣人的言行,会有两样吗?那么他们言行相似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尝云尔。

我在淮南,对正之说起子固的事情,正之不怀疑我的话。我回到江南,对子固说起正之的事情,子固也是认为正之就是我说的那个样子。于是我又知道被称为圣#-666aa;#-666aa;,既言行相似,彼此间又是信任不疑的。子固作了一篇《怀友》给我,大略是说要互相帮助,要达到中庸的标准才可以停止。正之也曾这样对我说过。

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安稳地驱着车子,缓慢的行走着,走到中庸的庭院里并进入它的室内,除了这两位贤#-666aa;还能有谁能做到这样呢?我以前从不敢认为我一定能到达那中庸的庭院,但也愿意跟从着他们两位,在他们的帮助下,或许是能够达到的。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唉!为官的各自有自己的职守,作为个#-666aa;来讲,每个#-666aa;也都有私事的牵累。我们之间不能常常相聚,我作了《同学》一篇辞别子固,用来互相警醒,并且互相慰勉。

【原文注释】

〔1〕子固:曾巩,字子固。

〔2〕正之:孙侔,字少述,与王安石、曾巩交游,名倾一时。他曾有志于禄养,故屡举进士。及母病危,自誓终身不求仕,客居江、淮间。

〔3〕:相互往来的书信文词。币:礼品。

〔4〕:通“攀”,援引。

〔5〕轥(lìn):车轮碾过。

〔6〕:牵累,束缚。

扩展阅读

【题解】

这是王安石写给曾巩的一篇文章,后面还附《同学》诗一首,此文以作者与曾巩、孙正之三#-666aa;“既相似又相信不疑”,勉励三#-666aa;一起遵守中庸之道。同时,文末还对三#-666aa;不能经常聚首表示遗憾和感慨。

【解读】

王安石的散文向来以短小精悍著称,但本文却出现了许多重复句式,如“江之南有贤#-666aa;焉”、“淮之南有贤#-666aa;焉”等句,作者这样写意在向读者传递一个信息:自己所说的贤#-666aa;跟世俗所说的贤人有所不同。他所说的贤人是以“学圣人”为务的,这些贤人的目标是“至乎中庸而后已”,而世俗所说的贤人仅仅是就才学而言,二者的差别一目了然。此文写“别子固”,但多数篇幅以正之作陪,交互映发,错落参差。此文笔情#guoxue666-com;奇,淡而弥远,令人寻味无穷。

下一篇:游褒禅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