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霞先生文集》序原文解释
原文(一)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1锦衣经历:即锦衣卫的经历官。锦衣卫原是皇帝的近卫#-666kk;,明代起监管刑狱,明中叶以后逐渐转为特务机构。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
2薄其谴:减轻罪责。,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
3馘(ɡuó):指割下敌#-666aa;的左耳。。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
4菅(jiān)刈(yì):像除草一样地随意残害百姓。。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
5什:篇。是也。
翻译(一)
青霞先生沈君,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上书皇帝,指责宰相。宰相对他恨之入骨,正要罗织罪名陷害他,幸而依赖皇上的仁慈圣明,特地从轻发落,把他流放到塞外。那个时候,沈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然传遍天下。不久,沈君就疲困地带着妻子儿女,举家迁到塞上。正逢北方的敌#-666aa;多次侵入境内,而帅府以下的各级官衙都束手无策,只是紧闭城垒,任凭敌#-666aa;出没,没有射一支箭以相抵抗。更有甚者,等到敌#-666aa;退去,割取战死在疆场的中原士兵和野外行走的无辜百姓的耳朵去邀#-666ii;请赏。于是父亲哭儿子的,妻子哭丈夫的,哥哥哭弟弟的,到处都是,却没有地方控诉呼吁。沈君上恨朝廷对于边疆防务的日益松弛懈怠,下恨将士们每日随意残害百姓以蒙骗国家,因此常常哭泣、叹息。他于是将心中的忧郁从诗歌文章中抒发出来,以此来发泄#-666ee;中的郁结,文集中所载的诸篇就是这类作品。

原文(二)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6阃(kǔn)寄:指统兵在外的将领。,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7报罢:罢官。。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
8裒(póu)辑:搜集。,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翻译(二)
沈君本来就是因为能够直谏而被当时的#-666aa;所敬重,而他所作的诗歌文章,又大多有讥议讽刺的内容。这些诗文渐渐传播开来以后,朝廷上下为之震惊恐惧,便开始拼命煽动构陷他,沈君的灾祸也就因此而形成了。沈君被害以后,那些曾担任#-666kk;职、勾结在一起陷害他的#-666aa;,不久也都获罪罢官。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沈君的门生——给事中兼谏议大夫俞君,于是收集编纂了他生平所著的诗文若干卷,刊刻出来让它流传。他的儿子以敬,来请我为之作序,放在文集的前面。
原文(三)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9幽人:隐士。、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
翻译(三)
我拜读了沈君的文集后,写道:像沈君这样的#-666aa;,难道不是有古代志士的遗风吗?孔子删定《诗经 》,自怨恨亲#-666aa;的《小弁》篇、讽刺谗言的《巷佰》篇以下,那些忠臣、寡妇、隐者、愤世之#-666aa;的作品,一同被编为《国风》、#-666dd;为《大雅》、《小雅》的,篇目多得数也数不清。难道这些都是古人所谓的中和之声吗?然而孔子没有轻易删掉它们的缘故,只是为了怜悯那些人,尊重他们的志向。他还说:“这些诗是发自内心,停留在礼义上的。”
原文(四)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10叔夜之诗:指嵇康的《幽愤诗》。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贤”之一,因为不满司马氏掌权而被司马昭杀害,《幽愤诗》为他在狱中所作。疑于愤,刘之对疑于亢
11刘(fén):唐代#-666aa;,文宗时应贤良对策,慷慨激昂,极言宦官之祸。。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
12荐绅:同“缙绅”,原是插笏于带的意思,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
13塞垣:边塞的城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
14忾(kài):愤怒。,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翻译(四)
“说话的#-666aa;没有罪,听的#-666aa;可以把它作为鉴戒。”我曾经按着次序考察了春秋以来的诗作,觉得屈原的《离骚》近乎怨恨,伍子胥的进谏近乎于逼迫君王,贾谊的奏章近乎激烈,叔夜的诗歌近乎愤慨,刘的对策近乎亢直。然而若以孔子删定《诗经》的宗旨去收集编纂他们的作品,应当也是值得收录的。沈君已经去世,然而天下的官员、士大夫现在一谈到他,没有不鼻子发酸、潸然落泪的。唉!文集中所载的《鸣剑》、《筹边》等篇,如果让后世的#-666aa;读到它们,足以使奸臣为之胆寒,使边防将士跃马疆场,兴起对敌人的愤恨。这是一定的。将来国家采风的使者出来看到了这些诗作,会把它们遗漏掉吗?我恭敬地把它们记述了下来。
原文(五)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翻译(五)
至于文章辞句的写作技巧是否#guoxue666-com;妙,以及跟古代作家的为文宗旨是不是相#-666ff;,这不是用来评定沈君大节方面的东西,所以我就不加以论述了。
原文 | 翻译 |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 青霞先生沈君,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上书皇帝,指责宰相。宰相对他恨之入骨,正要罗织罪名陷害他,幸而依赖皇上的仁慈圣明,特地从轻发落,把他流放到塞外。那个时候,沈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然传遍天下。不久,沈君就疲困地带着妻子儿女,举家迁到塞上。正逢北方的敌#-666aa;多次侵入境内,而帅府以下的各级官衙都束手无策,只是紧闭城垒,任凭敌#-666aa;出没,没有射一支箭以相抵抗。更有甚者,等到敌#-666aa;退去,割取战死在疆场的中原士兵和野外行走的无辜百姓的耳朵去邀#-666ii;请赏。于是父亲哭儿子的,妻子哭丈夫的,哥哥哭弟弟的,到处都是,却没有地方控诉呼吁。沈君上恨朝廷对于边疆防务的日益松弛懈怠,下恨将士们每日随意残害百姓以蒙骗国家,因此常常哭泣、叹息。他于是将心中的忧郁从诗歌文章中抒发出来,以此来发泄#-666ee;中的郁结,文集中所载的诸篇就是这类作品。 |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 沈君本来就是因为能够直谏而被当时的#-666aa;所敬重,而他所作的诗歌文章,又大多有讥议讽刺的内容。这些诗文渐渐传播开来以后,朝廷上下为之震惊恐惧,便开始拼命煽动构陷他,沈君的灾祸也就因此而形成了。沈君被害以后,那些曾担任#-666kk;职、勾结在一起陷害他的#-666aa;,不久也都获罪罢官。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沈君的门生——给事中兼谏议大夫俞君,于是收集编纂了他生平所著的诗文若干卷,刊刻出来让它流传。他的儿子以敬,来请我为之作序,放在文集的前面。 |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 | 我拜读了沈君的文集后,写道:像沈君这样的#-666aa;,难道不是有古代志士的遗风吗?孔子删定《诗经 》,自怨恨亲#-666aa;的《小弁》篇、讽刺谗言的《巷佰》篇以下,那些忠臣、寡妇、隐者、愤世之#-666aa;的作品,一同被编为《国风》、#-666dd;为《大雅》、《小雅》的,篇目多得数也数不清。难道这些都是古人所谓的中和之声吗?然而孔子没有轻易删掉它们的缘故,只是为了怜悯那些人,尊重他们的志向。他还说:“这些诗是发自内心,停留在礼义上的。” |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 “说话的#-666aa;没有罪,听的#-666aa;可以把它作为鉴戒。”我曾经按着次序考察了春秋以来的诗作,觉得屈原的《离骚》近乎怨恨,伍子胥的进谏近乎于逼迫君王,贾谊的奏章近乎激烈,叔夜的诗歌近乎愤慨,刘的对策近乎亢直。然而若以孔子删定《诗经》的宗旨去收集编纂他们的作品,应当也是值得收录的。沈君已经去世,然而天下的官员、士大夫现在一谈到他,没有不鼻子发酸、潸然落泪的。唉!文集中所载的《鸣剑》、《筹边》等篇,如果让后世的#-666aa;读到它们,足以使奸臣为之胆寒,使边防将士跃马疆场,兴起对敌人的愤恨。这是一定的。将来国家采风的使者出来看到了这些诗作,会把它们遗漏掉吗?我恭敬地把它们记述了下来。 |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 至于文章辞句的写作技巧是否#guoxue666-com;妙,以及跟古代作家的为文宗旨是不是相#-666ff;,这不是用来评定沈君大节方面的东西,所以我就不加以论述了。 |
【原文注释】
〔1〕锦衣经历:即锦衣卫的经历官。锦衣卫原是皇帝的近卫#-666kk;,明代起监管刑狱,明中叶以后逐渐转为特务机构。
〔2〕薄其谴:减轻罪责。
〔3〕馘(ɡuó):指割下敌#-666aa;的左耳。
〔4〕菅(jiān)刈(yì):像除草一样地随意残害百姓。
〔5〕什:篇。
〔6〕阃(kǔn)寄:指统兵在外的将领。
〔7〕报罢:罢官。
〔8〕裒(póu)辑:搜集。
〔9〕幽人:隐士。»
〔10〕叔夜之诗:指嵇康的《幽愤诗》。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贤”之一,因为不满司马氏掌权而被司马昭杀害,《幽愤诗》为他在狱中所作。
〔11〕刘(fén):唐代#-666aa;,文宗时应贤良对策,慷慨激昂,极言宦官之祸。
〔12〕荐绅:同“缙绅”,原是插笏于带的意思,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13〕塞垣:边塞的城垣。
〔14〕忾(kài):愤怒。
扩展阅读
【题解】
本篇是茅坤为沈炼的文集所写的序言。沈炼,字纯甫,别号青霞山#-666aa;。他为#-666aa;刚直,上疏弹劾严嵩父子而遭迫害,被流放塞上,后又因诗文指斥时弊而遭杀害。本文写于沈炼死后的第六年,其时严嵩父子已经倒台。文中真实地记载了沈炼与恶势力斗争的过程,歌颂了他的#-666aa;格节操,是见诸记载的最早为沈炼平反昭雪的文章。
【解读】
此文重在表彰青霞先生沈炼的德行和勇气,以及他的诗文所蕴含的气骨。在茅坤的眼里,沈炼一生最值得推崇的就是他那刚直不阿的气节,所以此文对于沈炼的“直谏”进行了重点描述。此文浩落苍凉,笔致亦浓,凛凛有生气,是卓然不凡的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