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学 第2节原文解释
【翻译】
当今世上最显赫的学派是儒家和墨家。儒家学说达到最#guoxue666-com;成就的#-666aa;是孔丘。墨家学说达到最高成就的#-666aa;是墨翟。自从孔丘死后,儒家有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等各流派。自从墨子死后,墨家有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等各流派。所以孔丘、墨翟死后,儒家#-666dd;为八派,墨家#-666dd;为三派,他们对孔、墨学说的取舍相互矛盾,各不相同,但都自称得孔、墨的真传,孔丘、墨翟不能复活,让谁来判断社会上这些学派的真假呢?孔子、墨子都称赞尧、舜,但他们对尧、舜的取舍不一样,可都自认为得尧、舜的真传,尧、舜不能复活,让谁来判定儒、墨两家学说哪一家是得尧、舜之道的真传呢?殷、周之际离现在七百多年,虞、夏之际离现在两千多年,尚且不能判定儒家和墨家两个学派所说的真实性;更何况现在还想弄清三千多年前的尧、舜之道,想来是不可能确定的吧!不用事实加以检验就对事物作出绝对判断,那是愚蠢;不能判定正确与否就引为依据,那是欺骗。所以,那种公然宣称依据先王之道,绝对地肯定尧、舜的一切,不是愚蠢,就是欺骗。愚蠢骗#-666aa;的学说,杂乱矛盾的行为,英明的君主是不接受的。
墨家的丧葬思想是,冬天死了人就用冬天的#-666hh;装,夏天死了人就用夏天的#-666hh;装。用三寸厚的桐木板做棺材,守孝三个月,当代的君主认为这是节俭,因而礼遇他们。儒家提倡倾家荡产办丧事,守孝三年,要极度悲哀以致损坏了身体,靠扶着拐杖才能行走,当代的君主认为这是孝道,因而礼遇他们。那么,肯定墨子的节俭,就要否定孔子的奢侈;肯定孔子的孝道,就要否定墨子的不孝。现在孝与不孝、奢侈与节俭全都包含在儒、墨两家学说里,君主却同样地优待他们。漆雕氏主张,与人争斗时脸上不露出屈#-666hh;的表情,眼睛不露出回避的#-666nn;色,行为不正,对奴仆也要避让,行为正直,对诸侯也敢当面斥责,当代的君主以为正直而敬重他。宋荣子主张,不和别人争斗,不向仇人报复,关进监狱不感到羞愧,被人欺侮不以为耻辱,当代的君主以为宽宏大量而敬重他。那么,肯定漆雕氏的正直,就要否定宋荣子的宽恕;肯定宋荣子的宽恕,就要否定漆雕氏的凶暴。现在宽宏大量、正直、宽恕、凶暴全都包含在这两个人的学说中,君主却同样地优待他们。从愚蠢欺骗的学说到杂乱矛盾的言词争论不休,而君主都听信了,所以天下的士人,言论没有固定的宗旨,行为没有一定的准则。冰和炭不能长久地放在同一个容器里,寒天和暑天不能同时到来,杂乱矛盾的学说不能同时并存而用来治理国家。现在的君主同时听取那些杂乱的学说和行为荒谬人的互相矛盾的言辞,国家怎么能不乱呢?君主听言、行事是这个样子,他在治理民众方面也必然如此了。
当代的学者谈论治理国家的事情,多数人都说:“把土地#-666dd;给贫穷的人,充实他们匮乏的资财。”现在有的人和别人的情况差不多,又没有丰年的收获和其他收入的利益而#-666ll;能自给自足,这不是由于勤劳就是由于节俭。还有的人和别人的情况相类似,又没有遇到荒年、久病、灾难、犯罪等灾殃,而唯#-666ll;他受穷受苦,那不是由于奢侈,就是由于懒惰。奢侈懒惰的人贫穷,勤劳节俭的人富裕。现在君主向富人征收财物施舍给穷人,这是剥夺勤劳节俭人的东西而给予奢侈懒惰的人,这样,要想求得民众努力耕作和省吃俭用,是不可能的。
如果现在有一个人在这里,他认为,不进入危险的城里,不到#-666kk;队里参战,不肯为了天下的大利而换取他小腿上的一根毫毛,这些都是#-666ff;理的行为,当世君主一定会听从并敬重他,推崇他的智慧,称赞他的行为,认为他是轻视物质利益而看重自己生命的人。君主之所以拿出肥沃的田地和高大的住宅,设置爵位和俸禄,是用来换取民众的出力卖命。现在的君主推尊敬重那些轻视财物重视生命的人,这样要想求得民众看重君主的事业,愿意拼命去干,那是不可能的。有人收藏图书,学习辩术,钻研文献典籍而高谈阔论,当代君主必定听信并尊重他,说:“敬重贤士,正是先王的原则。”官吏租收赋税的对象是种田的人,而君主所供养的却是不劳而食的学士。种田的人负担沉重的赋税,不劳而食的学士却得到丰厚的奖赏,这样,要想求得民众辛勤劳作,少说空话,那是不可能的。讲究气节,炫耀高明,坚持操守而不容侵犯,一听到怨恨自己的话,马上拔剑追赶上去,当代君主必定听信并尊重他,以为这是爱惜自己名声的人。士兵在战场上杀敌的#-666ii;劳没有奖赏,而那些为私家争斗的勇士却得到荣誉和地位,这样,要想求得民众努力作战抗敌,不去为私利而争斗,那是不可能的。国家太平的时候供养儒生和侠客,危难到来时却要用战士去打仗。所供养的人不是所要用的人,所要用的人不是所供养的人,这就是发生祸乱的原因。再说,君主听取学士的意见,如果认为他讲得对,就应在官府公布并且任用他;如果认为他讲得不对,就应辞退他,不让他的主张露头。现在认为正确的,没有在官府里公布;认为错误的,也没有在这种主张露头时加以#-666mm;止。正确的不运用,错误的不#-666mm;止,这是国家发生祸乱以至灭亡的道路。
澹台子羽,有君子的仪表,孔丘以为他像君子而选中他作弟子,和他相处久了就发现他的品行和相貌不相称。宰予的言辞,高雅而有文采。孔丘看中他收他作弟子,和他相处久了就发现他的智慧不及他的口才。所以孔丘说:“以仪表取人,在子羽身上出了差错;以口才取人,在宰予身上出了差错。”所以像孔丘这样的智慧,还发出看人不符#-666ff;实际的感叹。现在新出现的辩说之辞大大超过了宰予的辩说之辞,而当代的君主听这些辩辞比孔丘还要糊涂,因为喜欢他们的言论,就去任用他们,那么怎能没有失误呢?所以魏国听信了孟卯的夸夸其谈,就造成华下兵败的祸患;赵国听信了赵括的纸上谈兵,就带来了长平兵败的灾祸。这两件事情,都是听信辩说之辞所铸成的过失。仅看锻炼时掺锡多少和烧色如何,就是区冶也不能判定剑的好坏;用剑到水上去砍杀鹄和雁,到陆地上去劈斩大小马匹,就是奴仆也不会弄错剑的利钝。只是掰开马口看牙齿,审视马的外表,就是伯乐也无法判定马的优劣;把马套在车上奔跑,一直看着它跑到路途的终点,就是奴仆也不会搞错马的好坏。只看容貌和服饰,只听言谈和辩辞,就是孔子也不能据此判定一个士人的能力大小;通过担任官职来试用他,考查他的#-666ii;绩,那么,就是一个平庸的人也能分得清他是愚笨还是聪明。所以英明君主任用的官吏,宰相必定是从下层官吏中提拔上来的,猛将必定是从士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有#-666ii;劳的人一定给予奖赏,那么爵位越高俸禄越厚就越能使人们受到鼓励;要逐级提升官职,那么官职越大职责就越大,就越能把政事管理好。爵位高,俸禄厚,各种官吏都会尽职尽责,这就是称王天下的原则。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