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献帝纪 原文
孝献皇帝讳协,灵帝中子也。《谥法》曰:“聪明睿智曰献。”协之字曰合。《张璠记》曰:“灵帝以帝似己,故名曰协。”《帝王纪》曰:“协字伯和。”母王美人,为何皇后所害。中平六年四月,少帝即位,封帝为勃海王,徙封陈留王。
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岁。迁皇太后于永安宫。董卓迁也。《洛阳宫殿名》曰:“永安宫周回六百九十八丈,故基在洛阳故城中。”大赦天下。改昭宁为永汉。丙子,董卓杀皇太后何氏。
初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续汉志曰:“侍中,比二千石,无员。”《汉官仪》曰:“侍中,左蝉右貂,本秦丞相史,往来殿内,故谓之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武帝时,孔安国为侍中,以其儒者,特听掌御唾壶,朝廷荣之。至东京时,属少府,亦无员。驾出,则一人负传国玺,操斩蛇剑,参乘。与中官俱止禁中。”又曰:“给事黄门侍郎,六百石,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使,关通中外。”应劭曰:“黄门侍郎,每日暮向青琐门拜,谓之夕郎。”《舆服志》曰:“禁门曰黄闼,以中人主之,故号曰黄门令。”然则黄门郎给事黄闼之内,故曰黄门郎。本既无员,于此各置六人也。《献帝起居注》曰:“自诛黄门后,侍中、侍郎出入禁中,机事颇露,由是王允乃奏侍中、黄门不得出入。不通宾客,自此始也。”赐公卿以下至黄门侍郎家一人为郎,以补宦官所领诸署,侍于殿上。灵帝熹平四年,改平准为中准,使宦者为令。自是诸内署令、丞悉以阉人为之,故今并令士人代领之。
乙酉,以太尉刘虞为大司马。董卓自为太尉,加鈇钺、虎贲。礼记曰:“诸侯赐鈇钺然后专杀。”《说文》曰:“鈇,莝刃也。”《苍颉篇》曰:“鈇,斧也。”加鈇钺者,得专杀也。丙戌,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甲午,豫州牧黄琬为司徒。
遣使吊祠故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等。冬十月乙巳,葬灵思皇后。
白波贼寇河东,《薛莹书》曰:“黄巾郭泰等起于西河白波谷,时谓之白波贼。”董卓遣其将牛辅击之。
十一月癸酉,董卓自为相国。十二月戊戌,司徒黄琬为太尉,司空杨彪为司徒,光禄勋荀爽为司空。
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都护。扶风都尉,比二千石,武帝元鼎四年置,中兴不改,至此以羌扰三辅,故省之。置都护,令总统西方。
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还复中平六年。
初平元年春正月,山东州郡起兵以讨董卓。
辛亥,大赦天下。
癸酉,董卓杀弘农王。
白波贼寇东郡。
二月乙亥,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免。
庚辰,董卓杀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珌。珌音必。《东观记》曰:“周珌,豫州刺史慎之子也。”续汉书、《魏志》并作“毖”,音秘。以光禄勋赵谦为太尉,《谢承书》曰:“谦字彦信,太尉赵戒之孙,蜀郡成都人也。”太仆王允为司徒。
丁亥,迁都长安。董卓驱徙京师百姓悉西入关,自留屯毕圭苑。
壬辰,白虹贯日。
三月乙巳,车驾入长安,幸未央宫。未央宫,萧何所造也。张璠记曰:“将入宫日,大雨,昼晦,翟雉飞入长安宫。”
己酉,董卓焚洛阳宫庙及人家。
戊午,董卓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夷其族。隗,绍之叔父。基,袁术之母兄。卓以山东兵起,依绍、术为主,故诛其亲属。《献帝春秋》曰:“尺口以上男女五十余人,皆下狱死。”
夏五月,司空荀爽薨。六月辛丑,光禄大夫冲拂为司空。
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风俗通》云:“胡母,姓,本陈胡公之后也。公子完奔齐,遂有齐国,齐宣王母弟别封母乡,远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也。”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安集关东,后将军袁术、河内太守王匡各执而杀之,《英雄记》曰:“匡字公节,太山人也。轻财好施,以任侠闻,为袁绍河内太守。”唯韩融获免。
董卓坏五铢钱,更铸小钱。光武中兴,除王莽货泉,更用五铢钱。
冬十一月庚戌,镇星、荧惑、太白合于尾。
是岁,有司奏,和、安、顺、桓四帝无功德,不宜称宗,又恭怀、敬隐、恭愍三皇后并非正嫡,不合称后,皆请除尊号。制曰:“可。”和帝号穆宗,安帝号恭宗,顺帝号敬宗,桓帝号威宗。和帝尊母梁贵人曰恭怀皇后,安帝尊祖母宋贵人曰敬隐皇后,顺帝尊母李氏曰恭愍皇后。孙坚杀荆州刺史王睿,《王氏谱》曰:“睿字通曜,晋太保祥伯父也。”《吴录》曰:“睿素遇坚无礼,坚此时欲杀睿。睿曰:‘我何罪?’坚曰:‘坐无所知。’睿穷迫,刮金饮之而死。”又杀南阳太守张咨。
二年春正月辛丑,大赦天下。
二月丁丑,董卓自为太师。
袁术遣将孙坚与董卓将胡轸战于阳人,阳人,聚名,属河南郡,故城在今汝州梁县西。史记秦灭东周,徙其君于阳人聚,即此地也。轸军大败。董卓遂发掘洛阳诸帝陵。夏四月,董卓入长安。
六月丙戌,地震。
秋七月,司空种拂免,光禄大夫济南淳于嘉为司空。太尉赵谦罢,太常马日磾为太尉。
九月,蚩尤旗见于角、亢。《天官书》曰:“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象旗。”荧惑之精也。《吕氏春秋》云:“其色黄上白下,见则王者征伐四方。”角、亢,苍龙之星。
冬十月壬戌,董卓杀卫尉张温。
十一月,青州黄巾寇太山,太山太守应劭击破之。黄巾转寇勃海,公孙瓒与战于东光,复大破之。东光,今沧州县。
是岁,长沙有人死经月复活。
三年春正月丁丑,大赦天下。
袁术遣将孙坚攻刘表于襄阳,坚战殁。
袁绍及公孙瓒战于界桥,今贝州宗城县东有古界城,近枯漳水,则界桥在此也。瓒军大败。
夏四月辛巳,诛董卓,夷三族。司徒王允录尚书事,总朝政,遣使者张种抚慰山东。
青州黄巾击杀兖州刺史刘岱于东平。东郡太守曹操大破黄巾于寿张,降之。
五月丁酉,大赦天下。
丁未,征西将军皇甫嵩为车骑将军。
董卓部曲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反,攻京师。六月戊午,陷长安城,太常种拂、太仆鲁旭、大鸿胪周奂、《三辅决录注》曰:“奂字文明,茂陵人。”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并战殁,颀音祈。吏民死者万余人。李傕等并自为将军。
己未,大赦天下。
李傕杀司隶校尉黄琬,甲子,杀司徒王允,皆灭其族。丙子,前将军赵谦为司徒。
秋七月庚子,太尉马日磾为太傅,录尚书事。八月,遣日磾及太仆赵岐,持节慰抚天下。车骑将军皇甫嵩为太尉。司徒赵谦罢。
九月,李傕自为车骑将军,郭汜后将军,樊稠右将军,张济镇东将军。济出屯弘农。
甲申,司空淳于嘉为司徒,光禄大夫杨彪为司空,并录尚书事。
冬十二月,太尉皇甫嵩免。光禄大夫周忠为太尉,参录尚书事。
四年春正月甲寅朔,日有食之。《袁宏纪》曰:“时未晡八刻。太史令王立奏曰:‘晷过度,无变也。’朝臣皆贺。帝令候焉,未晡一刻而食。贾诩奏曰:‘立司候不明,疑误上下,请付理官。’帝曰:‘天道远,事验难明,欲归咎史官,益重朕之不德也。’”
丁卯,大赦天下。
三月,袁术杀杨州刺史陈温,据淮南。
长安宣平城门外屋自坏。《三辅黄图》曰:“长安城东面北头门也。”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