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 > 樊宏阴识列传 白话文翻译

樊宏阴识列传 白话文翻译

樊宏,字靡卿,南阳郡湖阳县人,是光武帝刘秀的舅舅。樊宏的远祖是周宣王时的王室大臣仲山甫,受封在“樊”,其后裔以国名为姓氏,因此姓“樊”。樊氏是乡里的名门望族,父亲樊重,字君云,喜欢稼穑,同时以经商牟利。樊重性情温和,谨守法度,三代人聚族而居,共同享有财富,子孙辈孝敬有礼,朝夕间向长辈问安,好似官宦人家。樊氏家族经营产业,役使童仆,锱铢积累,族中人各尽其能,整个家族上下协同,财利倍增。到了樊宏这一代,家族有田产三百余顷。家族建造的宅邸重堂楼阁,庭院里沟渠相连,渠水从外边引进。池沼里放养活鱼,田野里放牧牲畜,家给人足。对外人,樊宏有求必应。樊宏曾经想做一件器物,先种植梓树、漆树,当时有人嘲笑樊宏,然而经年累月,梓树、漆树长大成材,皆有所用。此前嘲笑者,反而前来购买。樊氏家产累积达亿万,樊宏用以赈济族中的贫困人家,施恩惠与乡邻。有外孙何氏兄弟,争夺家产,樊宏对此深感耻辱,拿出两顷田产,为何氏兄弟调解纠纷,县里人为此称赞樊氏。樊宏的父亲樊重被举荐为三老,享年八十余岁,寿终正寝。樊重生前借给他人几百万钱款,临终前留下遗言,将债券全部烧掉。借债未还的人家听说此事,顿感惭愧,争着前来偿还借债。儿孙辈谨守樊重的遗嘱,一概谢绝。

樊宏从小就立有志向。王莽末年,义兵突起,刘伯升与族中哥哥刘赐率领义军攻打湖阳县,城中固守,一时间难以攻下。刘赐的妹妹是樊宏的妻子,湖阳县令逮捕樊宏的妻子、儿女,逼迫樊宏出城,劝谕刘伯升。此后,樊宏留在军中,没有返回。湖阳守军欲诛杀樊宏的妻子、儿女,县里大小官吏一起商议:“樊重父子是礼义之家,恩义遍布乡里,即使有罪,也不应该罪及家人。”汉军当时兵势强盛,湖阳县岌岌可危,县令也不敢妄杀无辜,樊宏家人得以不死。更始帝即位,欲拜樊宏为将军。樊宏叩头辞谢:“书生不懂得军事。”最后,樊宏返回家乡,与族人建造营垒,把家族搬入营垒,据垒自守,乡里老弱依附樊氏者有一千余家。此后,赤眉军掳掠唐子乡,很多人被杀,赤眉军欲攻打樊宏建造的营垒,樊宏派人送去牛肉、美酒、米谷,慰劳赤眉军。赤眉军的长老早就听说樊宏仁厚。大家都说:“樊君是一位善人,今天又送来这么多东西,我们怎么能忍心再攻打樊君。”遂引军离去,樊氏家族免受兵灾。

刘秀即皇帝位,拜樊宏为光禄大夫,享受特进位,位置在三公以下。

建武五年,光武帝封樊宏为长罗侯。

建武十三年,光武帝封樊宏的弟弟樊丹为射阳侯,封樊宏哥哥的儿子樊寻为玄乡侯,封樊宏的族兄樊忠为更父侯。

建武十五年,光武帝确定封樊宏为寿张侯。

建武十八年,光武帝南下巡幸章陵县,祭祀祖先,途经湖阳县,祭祀樊重的坟墓,追赐樊重谥号为寿张敬侯,在湖阳县建立祠庙。皇帝车驾每次南巡途经樊重的坟墓,都会停下车祭祀,赏赐樊氏宗族,大会亲友。

樊宏为人谦逊谨慎,性情温和,不肯妄取利益,谋求高位。樊宏常告诫儿子:“人过于富贵,很少有人能善终。我并非厌恶权势,讨厌荣华富贵。天道憎恶骄奢,赞赏谦和。前代的达官贵人,他们的下场,就是教训。能够保全自身及家族,就很好!”每次参加朝会,总要计算好时间,提前到来,在朝堂上,俯伏身子,聆听议事,直至朝会结束。光武帝看到这些,常诏令骑郎在要举行朝会时才告诉樊宏,不愿意看到樊宏那么早就赶到朝堂。在朝堂上就施政进言,或提出谏言,樊宏每次都要亲自书写,反复删削。在朝会时,每当皇帝垂问,不敢当众应答。族人受到樊宏的影响,无人敢随意犯法。光武帝因此很看重樊氏家族。及至樊宏晚年病危,皇帝到家里探视,留在樊宏的家里歇宿,问樊宏有什么事情要交代。樊宏在枕上叩头,说:“无功而享受这么大的封国,臣真的担心子孙不能保全皇帝赐予的恩赏,臣的魂魄,在黄泉下也会感到羞愧。臣愿意归还寿张县,仅享受一个小乡亭的食邑。”光武帝听了,为樊宏临终前的遗言所感动,最终还是没有答应樊宏。

建武二十七年,樊宏去世,留下遗言薄葬,陪葬品一无所用。樊宏认为,棺柩一旦埋入地下,不宜再挖开,如果看到尸体腐败,会伤及孝子之心,樊宏告诉后人,要与夫人同坟地异墓穴埋葬。光武帝赞赏樊宏的遗言,以诏书形式告知百官。皇帝说:“如果不依照寿张侯樊宏的心愿,难以彰显樊宏的德行。我万岁以后,也要这样做。”赐予家属赙礼钱一千万,布匹一万匹,谥号为恭侯,赐予列侯印绶陪葬,皇帝亲自送葬。儿子樊鯈(tiáo)继承爵位。后来,皇帝思念樊宏,又封了樊宏的小儿子樊茂为平望侯。樊氏一家受封为列侯者有五人,均享受封国。第二年,又赏赐樊鯈的弟弟樊鲔及堂兄弟七人,共赏赐五千万钱。

评论如下:在往昔,楚顷襄王问阳陵君:“君子有了财富,应该怎样做?”阳陵君回答:“帮助他人,不自恃对他人有恩,不要求他人回报;供养他人,不要求他人感恩,更不要求他人效力。受到亲戚爱戴,受到众人称赞。”像樊重这样,毁弃借券,劝解争讼,应该是君子吧!与人分享土地,这是天道,与人分享仓廪,这是仁义,以此推行教化,官员在施政时要特别留意。樊氏的仁义,与在职官员让人敬畏,相距甚远!

樊鯈,字长鱼,为人谨慎、持重,有父亲樊宏的风范。樊鯈对待后母很孝顺,后母去世,樊鯈哀伤过度,健康受损,瘦得形销骨立,光武帝派中黄门早晚送来肉粥调养。服丧期满,樊鯈向宫中侍中丁恭学习《严氏公羊春秋》。

建武年间,法网疏阔,诸侯王长大成人,各自招徕门客,认为樊鯈是外戚,争相拉拢。樊鯈洁身自好,常以清静自保,不肯结交权贵。及至沛王刘辅的事情败露,有很多皇亲国戚被捕入狱,樊鯈得以免祸,没有受到牵连。光武帝驾崩,樊鯈担任复土校尉,负责丧葬事宜。

明帝永平元年,明帝拜樊鯈为长水校尉,按照图谶,考证《五经》,与公卿讨论郊祀礼仪。北海郡人周泽、琅琊郡人承宫及海内大儒,樊鯈当作师友看待,把他们推荐给朝廷。樊鯈上书谏言,从郡、国举荐孝廉,选拔年轻、有报国志向的士人,淘汰年龄大的耆年老者,明帝予以采纳,诏令郡、国选用良才、俊杰士人。樊鯈谏言在秋季对犯人行刑,以顺应阴阳时令,明帝也予以采纳。永平二年,明帝将寿张县加封给东平王,改封樊鯈为燕侯。后来,广陵王刘荆有罪,因为是亲弟弟,明帝哀伤,下诏樊鯈与羽林监南阳郡人任隗审理案件。审理完毕,樊鯈奏请诛杀刘荆。在宣明殿上,明帝发怒:“诸卿认为这是我的弟弟,就奏请诛杀他,如果是我的儿子,卿等敢这样做吗?!”樊鯈仰视明帝,慨然回答:“天下是高皇帝打下的天下,非陛下之天下。按照《春秋》大义,国君的亲属不能弑君,不能悖逆朝廷,一旦犯法,就要杀头。当年,周公为了大义,诛杀弟弟,季友为了大义,鸩杀哥哥,经书赞赏他们有德行。臣等知道,刘荆与陛下是一母同胞,陛下有圣人之心,对弟弟恻隐,因此臣等才奏请陛下。如果是陛下的儿子,臣等不经请示即可诛杀。”明帝叹息良久。樊鯈因为审理此案而知名。再后来,樊鯈的弟弟樊鲔,为儿子求娶楚王刘英的女儿敬乡公主。樊鯈听说此事,急忙制止:“建武年间,我们家族蒙受皇上厚恩,家族有五人受封为列侯。当时,父亲享受特进位,只要一句话,女儿就可以许配给诸侯王,男儿就可以娶公主为妻。但是父亲知道一旦家族贵宠过度就是祸患,父亲自始至终没有这样做。你就一个儿子,为何要把他弃之于楚国?”樊鲔不听。

永平十年,樊鯈去世,明帝送的丧礼钱很丰厚,赐谥号为“哀侯”。明帝派小黄门张音前来询问有何遗言。此前,河南县国库的钱丢失,受到此案牵连的官员,或被判处死刑,或被流放边郡,最后还要将丢失的钱款分摊在相关人身上,按期偿还。乡里的官吏乘机敲诈勒索,樊鯈对此事十分忧虑。还有野王县,每年要向朝廷进贡甜酒、麦芽糖,为此,县里经常侵夺百姓的利益,官吏也乘机从中取利。樊鯈本来要就这两件事情奏请朝廷,因为有病,还未来得及上奏。张音回宫,向明帝奏明此事。明帝看了樊鯈的奏章,叹息不已,诏令这两个县的所在郡,按照樊鯈的奏议执行。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