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如今,大汉收功于道德之林,俯察于仁义之渊,忽视畋猎之礼,缺乏盘虞之佃。暗昧不能目睹日月之光,耳朵不能听闻雷霆之音,至今已有十二年。朝廷欲整理宫中收藏的典籍,开发天府的馆藏,考察圣贤之制度,发掘典籍之旧章。采清原,嘉岐阳,登俊杰,命贤良,举淤滞,拔幽荒。细察淫侈之浮名,奖励特立之实功,礼聘垄亩之群贤,敬重深渊之潜龙。专注林薮之英杰,遍历河湖之地域,目视鼎俎之庖厨,耳听康衢之大道,在奴隶中拔擢傅说,在庖厨中寻求伊尹,在鱼盐场上搜寻胶鬲,在大车旁聆听宁戚。让贤者畅所欲言,超越三皇,赛过五帝,遍览瑞兆,迎候吉祥。栖凤凰于梧桐,宿麒麟于苑囿,接纳僬侥氏之贡献,接受西王母之玉环。遍游寰宇,逍遥自在,与天地同寿,似昊天参神,如地祇造化,出类拔萃,难以比拟,犹如巍巍高山,无边无涯。繁育千亿万子孙,经历万载之永续。礼乐奏罢,回辕北返,从新城出发,背对伊阙,返回洛阳。
辞颂献上,因为辞颂的内容讥讽了邓氏兄弟,马融被闲置在东观,十年内得不到提拔。后来,马融以侄儿丧事为由,奏请辞职。太后听说马融要走,勃然大怒,说马融轻视朝廷任命的官职,欲下到州郡,遂诏令在仕途上禁锢马融,不得出仕为官。
邓太后驾崩,安帝亲理朝政,召马融回到朝廷,在郎中署,后来又在讲部任职。再后来,马融出任河间王马厩长史。安帝欲东巡泰山,马融向安帝献上《东巡颂》,安帝读了很高兴,召回马融,拜为郎中。及至北乡侯刘保即皇帝位(顺帝),马融以身体有病,辞去职务,下到郡府担任功曹。
顺帝阳嘉二年,顺帝下诏,诏令朝廷官员举荐淳朴士人,城门校尉岑起举荐马融,在公车署对策,马融被任命为议郎。大将军梁商上表,推荐马融为幕府从事中郎,后又给任武都郡太守。当时,西羌叛乱,征西将军马贤与护羌校尉胡畴领兵征剿,逡巡不前。马融预测此次出征汉军一定会受挫,马融向顺帝上疏,毛遂自荐,愿意带兵出征。马融讲:“如今,西部羌人,诸部袭扰边郡,烧杀抢掠,朝廷应该趁着羌人尚未联合之际,尽快派兵征剿,各个击破。马贤等人逡巡不前,贻误战机。羌胡百里之外,听到征剿消息,就会采取措施,或逃散或藏匿,而后伺机在汉军后方袭扰。接下来,羌乱一定会危及三辅,酿成大患。臣奏请,率领马贤部及尚未征用的关东汉军五千人,仍然借用马贤部队的番号,奋力出击,抗击羌胡。臣身先士卒,将在一月之内,克敌制胜。臣从小学习经书,没有担任过武职,此次主动请缨,一定会受到流言蜚语的谮毁。在往昔,毛遂自荐受到众人讥讽,最终,在楚国慷慨陈词,迫使楚王发兵,践行盟约。臣担心,马贤等人只知坚守一城,并无料敌之策。欲攻打西边,羌胡则在东边出现,到时将会左支右绌。而且,马贤部下还会有高克叛变、溃败的可能。”朝廷没有接受马融的奏请。马融又再次上疏,陈述理由:“彗星穿过参宿、毕宿,参宿是西方之星宿,毕宿代表边郡有战事,这两座星宿的分野在并州。西戎、北狄,恐怕会起兵造反!对这两个方向,应该预做准备。”不久,陇西郡羌人反叛,乌桓寇掠上郡,正如马融所料。
马融三次升迁,在桓帝朝,出任南郡太守。此前,马融因为某事,忤逆大将军梁冀。梁冀暗示有关官员弹劾马融,说马融在太守任上贪赃枉法。马融被免去职务,判处髡钳,发配至朔方郡服役。马融自杀未遂,遇上大赦,返回京师,又重新担任议郎。此后,马融在东观著述,因为有病,被免去职务。
马融学问很好,博闻洽记,在当时,是人们公认的通儒。马融教授的学生很多,有数千人,涿郡人卢植、北海郡人郑玄都做过马融的学生。马融善于弹琴,喜欢吹笛,做人做事率性豁达,不拘泥儒家的道德规范。居处摆设的家具、陈设,极其奢华。马融坐在高堂上,旁边悬挂着绛色纱帐,前边是听课的学生,后边是伴奏的女乐。因为弟子很多,相互间切磋,很少有弟子单独进入马融的内室。有一次,马融为《左氏春秋》作训诂解释,需要查阅贾逵、郑众的注释。马融说:“贾君的注释精而不博,郑君的注释博而不精。既精且博,我还要增加什么!”马融为《左氏传》《穀梁春秋》《公羊春秋》做了分析对比,写下《三传异同》。马融注释《孝经》《论语》《诗经》《易经》《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马融生前写作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对策、遗令,共计有二十一篇。
因为受到邓氏兄弟的迫害,马融不敢再忤逆皇亲国戚、朝中权贵。马融为大将军梁冀草拟奏书,弹劾李固,又为梁冀写了《西第颂》,受到当时人讽刺。桓帝延熹九年,马融在家中去世,享年八十八岁,留下遗言,要求薄葬。族中孙子马日磾,在献帝朝,担任太傅。
评论如下:马融拒绝邓氏召请,在陇西、汉阳郡踯躅不前,莫非心存坚贞,固守节操?此后,马融又感叹生命可贵,对士人不肯向权贵屈服,感到遗憾。马融看重生命可贵,又以阿附权贵,奢靡无度,受到士人讥讽。有知识,能够坚守节操,始终节制嗜欲,这样的人太少。勤奋努力,重视人生价值,在世间,士人应看淡名誉;养尊处优,家有千金,士人又把生命看得很重。登高不惧危险者,是从事苦役的劳力。俗话讲:千金之子,不坐垂堂。为何有这样大的差别,在于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已,因而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往往大相径庭,换位思考,就不会感到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