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符许列传 原文 第2节
论曰:庄周有言,人情险于山川,以其动静可识,而沈阻难征。征,明也。沈,深也。故深厚之性,诡于情貌;诡,违也。“则哲”之鉴,惟帝所难。帝谓尧也。《书》曰:“知人则哲,惟帝为难。”而林宗雅俗无所失,将其明性特有主乎?然而逊言危行,终亨时晦,亨,通也。恂恂善导,使士慕成名,虽墨、孟之徒,不能绝也。墨翟、孟轲也。绝,过也。
符融字伟明,陈留浚仪人也。少为都官吏,耻之,委去。《续汉志》曰:“都官从事,主察举百官犯法者。”融耻为其吏而去。后游太学,师事少府李膺。膺风性高简,每见融,辄绝它宾客,听其言论。融幅巾奋袖,谈辞如云,幅巾者,以一幅为之也。袖,古袖字。如云者,奔踊而出也。膺每捧手叹息。郭林宗始入京师,时入莫识,融一见嗟服,因以介于李膺,由是知名。古人相见,必因绍介。介,因也,言因此人以相接见也。《谢承书》曰:“融见林宗,便与之交。又绍介于膺,以为海之明珠,未耀其光,鸟之凤皇,羽仪未翔。膺与林宗相见,待以师友之礼,遂振名天下,融之致也。”
时汉中晋文经、梁国黄子艾,并恃其才智,炫曜上京,卧托养疾,无所通接。洛中士大夫好事者,承其声名,坐门问疾,犹不得见。《谢承书》曰:“文经、子艾,曜名远近,声价已定,征辟不就,疗病京师,不通宾客。公卿将相大夫遣门生旦暮问疾,郎吏公府掾属杂坐其门,不得见也。”三公所辟召者,辄以询访之,随所臧否,以为与夺。融察其非真,乃到太学,并见李膺曰:“二子行业无闻,以豪桀自置,遂使公卿问疾,王臣坐门。融恐其小道破义,空誉违实,特宜察焉。”膺然之。二人自是名论渐衰,宾徒稍省,旬日之闲,惭叹逃去。后果为轻薄子,并以罪废弃。
融益以知名。州郡礼请,举孝廉,公府连辟,皆不应。太守冯岱有名称,到官,请融相见。融一往,荐达郡士范冉、韩卓、孔胄等三人,胄音胄。《谢承书》曰:“冯岱字德山。性忼慨,有文武异才。既到官,融往相见,荐范冉为功曹,韩卓为主簿,孔胄为上计吏。”《袁山松书》曰:“卓字子助。腊日,奴窃食祭其先,卓义其心,即日免之。”因辞病自绝。会有党事,亦遭禁锢。
妻亡,贫无殡敛,乡人欲为具棺服,融不肯受。曰:“古之亡者,弃之中野。《易·系词》曰:“古之葬者,厚衣以薪,葬之中野。”唯妻子可以行志,但即土埋藏而已。”《谢承书》:“颍川张元祖,志行士也,来存融,吊其妻亡,知其如此,谓言‘足下欲尚古道,非不清妙;且礼设棺椁,制杖章,孔子曰“吾从周”’。便推所乘羸牛车,命融以给殡,融受而不辞也。”
融同郡田盛,字仲向,与郭林宗同好,亦名知人,优游不仕,并以寿终。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舆音预。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魏志》曰:“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也。初举孝廉,大将军辟,不就。魏国建,为侍中。”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
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璆音求,又巨秋反。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劭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令品藻为题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劭从祖敬,敬子训,训子相,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遣请劭。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蜀志》曰:“许靖字文休,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龀,以马磨自给。”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埶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繇字正礼。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寓,寄也。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六。
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平舆故城在今豫州汝阳县东北,有二龙乡、月旦里。
赞曰:林宗怀宝,识深甄藻。甄,明也。藻犹饰也。明发周流,永言时道。明发,发夕至明也。吕氏春秋曰:“孔子周流天下。”符融鉴真,子将人伦。守节好耻,并亦逡巡。逡巡,自退不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