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 > 郭符许列传 白话文翻译 > 第2节

郭符许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符融,字伟明,陈留郡浚仪县人。年轻时,符融担任中都府官吏,符融耻于做小吏,辞职而去。再后来,符融在太学游学,跟随少府李膺学习。李膺为人高雅,处事简约,每次看到符融,都会啧啧称道,甚至停下与其他人的谈话,倾听符融谈吐。符融以宽幅头巾束发,讲话犹如行云流水,每次与符融谈话后,李膺都会拉着符融的手,叹息不已。最初,郭林宗到京师来,当时人并不了解他,有一次,符融与郭林宗见面,谈话后嗟叹不已。符融把郭林宗介绍给李膺,从此,郭林宗开始显名。

当时,汉中郡人晋文经、梁国人黄子艾自恃才智,在京师炫耀,有时托病卧床休养,拒绝他人来访。洛阳城里的士大夫,有好事者,仰慕他们的名气,前来府上问候,但不能入府相见。三公府征召士人,也会来府上拜望,倾听二人对人物的评议,以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符融认为,此二人并非有真才实学。有一天,符融在太学看到李膺,符融讲:“此二人的品行、学业,并没有可圈可点之处,却以豪俊自居,能够让朝中公卿前去探病,王公大臣坐在门下等候。他们的小道术一旦被人识破,名不副实,恐怕会狼狈不堪。大家等着瞧吧。”李膺也持有同样看法。从此以后,晋文经、黄子艾的影响力逐渐淡去,来探视的客人越来越少,旬日间,二人仓皇离去。后来被事实证明,二人是轻薄之徒,又因为某事犯罪,被世人厌弃。

符融逐渐成为名人,州郡官府以礼延请符融,举荐为孝廉,三公府连续征召,符融不肯应召。郡太守冯岱是一位名士,上任后,请符融到郡府相见。符融来后,向冯岱推荐士人范冉、韩卓、孔伷,符融以有病谢绝太守礼聘。恰逢朋党案骤起,符融也遭到禁锢。

妻子去世,符融无钱殡殓,乡里人欲为符融捐献棺柩、丧服,符融不肯接受,说:“在古代,人死后葬在荒野。按照妻子的想法,入土为安,能完成葬礼就行。”

符融同郡人田盛,字仲向,与郭林宗有相同嗜好,也是一位名士,在民间优游山林,不愿意出仕为官,二人均以寿终。

许劭,字子将,汝南郡平舆县人。年轻时,许劭重视名节,喜欢评价人物,很多人物受到许劭评价,譬如樊子昭、和阳士等,在当时,这些人都是名士。因此,人们在谈到评价士人时,一致认为许劭、郭林宗有识人的眼光。

最初,许劭在郡府担任功曹,太守徐璆对许劭很尊敬。此前,郡府人听说许劭将要到郡府任职,莫不自检操守,有邪行者改邪归正。同郡人袁绍,家族世代有人担任三公,是一位豪迈士人。袁绍辞去濮阳县令,回到家乡,有很多车骑相随,将要进入郡界,袁绍辞谢送行的客人,说:“我这样的车骑服饰,怎么与许先生见面。”遂以单车返回家中。

许劭曾经到颍川郡,与比自己年长、辈分高的人交往,唯独不肯去拜访陈寔。陈蕃丧妻,送妻子的灵柩回家乡安葬,乡里人全部去帮忙,许劭不肯去。有人问许劭,为何要这样做。许劭答:“太丘(陈寔的字)学养深厚,道学渊博,然而难以周全;仲举(陈蕃的字)性情峻急、严厉,缺少变通。故不愿意前去拜访。”许劭对人的评价、裁量,大多类似这些。

曹操在卑微时,常以卑辞、厚礼对待许劭,有一次,曹操恳求许劭,为自己做一个评价。许劭鄙视曹操的为人,不肯评价。曹操在许劭闲暇时,逼着许劭评价,不得已,许劭说:“君在清平世界,可以为奸贼;在乱世中,可以成英雄。”曹操听罢,大喜过望。

许劭的堂祖父许敬,许敬的儿子许训,许训的儿子许相,都在朝中担任过三公。许相有才能,然而谄谀宦官爬上高位,受封为列侯。许相多次派人延请许劭,许劭鄙视许相做官的途径、行为污浊,始终不肯相见。

许劭的同邑人李逵,为人耿直,有气节,许劭很看重李逵,后来,二人有了矛盾。许劭与堂兄许靖关系不睦,当时人谈起这些,认为许劭也有不对的地方。最初,许劭与许靖均享有盛名,喜欢在一起评价乡里的人物,每个月还要更换评议对象,因此,汝南郡有“月旦评”的说法。

司空杨彪征召许劭,举荐为方正、淳朴。朝廷征召,许劭拒绝应召。有人劝许劭出仕为官,许劭答:“如今,小人猖獗,汉室将倾,天下将要大乱,我欲在淮海间隐居,以保全家族老幼。”后来,许劭南下,走到广陵郡。徐州刺史陶谦对许劭很尊敬,以厚礼相待,许劭心中不安,告诉身边人:“陶恭祖表面上仰慕我的名声,内心并非如此,待我礼遇优渥,日后一定会淡薄。还是走吧。”许劭又前往扬州,在曲阿县投靠扬州刺史刘繇。再后来,陶谦果然抓捕郡里的士人。及至孙策平定江东,许劭与刘繇一起南下豫章郡。许劭在豫章郡去世,享年四十六岁。

许劭的哥哥许虔,也是一位知名士人,汝南郡人称平舆县的深渊,有两条飞龙。

赞辞如下:林宗怀宝,识深甄藻。明发周流,永言时道。符融鉴真,子将人伦。守节好耻,并亦逡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