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圣人托其神于灵府,而归于万物之初;视于冥冥,听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寂漠之中,独有照焉;其用之也以不用,其不用也而后能用之;其知也乃不知,其不知也而后能知之也。夫天不定,日月无所载;地不定,草木无所植;所立于身者不宁,是非无所形。是故有真人然后有真知。其所持者不明,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欤?原文解释
【原文】
是故圣人托其神于灵府1灵府:指#-666aa;的内心。,而归于万物之初;视于冥冥,听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
2晓:光明。焉;寂漠之中,独有照焉;其用之也以不用,其不用也而后能用之;其知也乃不知,其不知也而后能知之也。夫天不定,日月无所载;地不定,草木无所植
3植:树立。;所立于身者不宁,是非无所形。是故有真人然后有真知。其所持者不明,庸讵
4庸讵:庸讵(jù),岂能。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欤?

【翻译】
因此有道德的#-666aa;会把精#-666nn;寄托在心中,而归向到万物开始的时候。这种境界,虽然看上去幽冥昏暗,听上去寂静虚无;但就是在这幽冥昏暗中能看到光明,在寂静虚无中能听到声音。他的“用”在于“不用”,而正因为“不用”才能“用”;他的“知”在于“不知”,也正因为“不知”然后能“知”。上天的位置如果不确定,日月便无法运行,大地如果不确定位置,草木便无法生长;#-666aa;们如果安身立命的精#-666nn;不安定,则是非标准就无法辨明。因此有道的#-666aa;才能做到不巧诈。他所坚持的东西都不明确,又怎么知道自己所认为的“知”不是“不知”呢?
原文 | 翻译 |
是故圣人托其神于灵府,而归于万物之初;视于冥冥,听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寂漠之中,独有照焉;其用之也以不用,其不用也而后能用之;其知也乃不知,其不知也而后能知之也。夫天不定,日月无所载;地不定,草木无所植;所立于身者不宁,是非无所形。是故有真人然后有真知。其所持者不明,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欤? | 因此有道德的#-666aa;会把精#-666nn;寄托在心中,而归向到万物开始的时候。这种境界,虽然看上去幽冥昏暗,听上去寂静虚无;但就是在这幽冥昏暗中能看到光明,在寂静虚无中能听到声音。他的“用”在于“不用”,而正因为“不用”才能“用”;他的“知”在于“不知”,也正因为“不知”然后能“知”。上天的位置如果不确定,日月便无法运行,大地如果不确定位置,草木便无法生长;#-666aa;们如果安身立命的精#-666nn;不安定,则是非标准就无法辨明。因此有道的#-666aa;才能做到不巧诈。他所坚持的东西都不明确,又怎么知道自己所认为的“知”不是“不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