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淮南子》 » 第十六卷 说山训 >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夫玉润泽而有光,其声舒扬,涣乎其有似也。无内无外,不匿瑕秽。近之而濡,望之而隧。夫照镜见眸子,微察秋毫,明照晦冥。故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出于山渊之精,君子服之,顺祥以安宁,侯王宝之,为天下正。原文解释

【原文】

兰生幽谷,不为莫note-name:服1服:佩戴。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夫玉润泽而有光,其声舒扬note-name:舒扬2舒扬:舒缓上扬。涣乎note-name:涣乎3涣乎:色彩鲜明。有似:指有君子的风度。其有似也。无内无外,不匿note-name:瑕4瑕:玉上的斑点。秽:污秽。秽。近之而濡,望之而隧。夫照镜见眸子,微察秋毫,明照晦冥。故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出于山渊之精,君子服之,顺祥以安宁,侯王宝之,为天下正。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兰草生长在幽深的宫殿中,不因为无#-666aa;佩戴它而变得不芳香;大船航行在江河上,并不因为无#-666aa;乘坐而不漂浮;君子推行大义,不会因为无#-666aa;理解而停止。美玉润泽有光彩,发出的声音都舒缓柔和,鲜明光亮与君子的秉性相似;无论内外,都不藏匿瑕疵污垢;靠近它则显得湿润,远望它又感到十#-666dd;幽深。照镜能看得到眼珠子,秋毫之末都可以明察,光辉可以照耀黑暗。因此和氏之璧、隋侯之珠,由#guoxue666-com;山深渊的精纯之气孕育而成。君子佩戴它,和顺吉祥而安静。侯王重视它,用来作为天下平正的标准。

原文翻译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夫玉润泽而有光,其声舒扬,涣乎其有似也。无内无外,不匿瑕秽。近之而濡,望之而隧。夫照镜见眸子,微察秋毫,明照晦冥。故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出于山渊之精,君子服之,顺祥以安宁,侯王宝之,为天下正。

兰草生长在幽深的宫殿中,不因为无#-666aa;佩戴它而变得不芳香;大船航行在江河上,并不因为无#-666aa;乘坐而不漂浮;君子推行大义,不会因为无#-666aa;理解而停止。美玉润泽有光彩,发出的声音都舒缓柔和,鲜明光亮与君子的秉性相似;无论内外,都不藏匿瑕疵污垢;靠近它则显得湿润,远望它又感到十#-666dd;幽深。照镜能看得到眼珠子,秋毫之末都可以明察,光辉可以照耀黑暗。因此和氏之璧、隋侯之珠,由#guoxue666-com;山深渊的精纯之气孕育而成。君子佩戴它,和顺吉祥而安静。侯王重视它,用来作为天下平正的标准。

【原文注释】

〔1〕:佩戴。

〔2〕舒扬:舒缓上扬。

〔3〕涣乎:色彩鲜明。有似:指有君子的风度。

〔4〕:玉上的斑点。秽:污秽。

下一篇:鲁人身善制冠,妻善织履,往徙于越而大困穷。以其所修而游不用之乡,譬若树荷山上,而畜火井中。操钓上山,揭斧入渊,欲得所求,难也。方车而蹠越,乘桴而入胡,欲无穷,不可得也。楚王有白蝯,王自射之,则搏矢而熙。使养由基射之,始调弓矫矢,未发而猿拥柱号矣。有先中中者也。呙氏之壁,夏后之璜,揖让而进之,以合欢,夜以投人,则为怨;时与不时。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人有昆弟相分者,无量,而众称义焉。夫惟无量,故不可得而量也。登高使人欲望,临深使人欲窥,处使然也。射者使人端,钓者使人恭,事使然也。曰杀罢牛可以赎良马之死,莫之为也。杀牛,必亡之数。以必亡赎不必死,未能行之者矣。季孙氏劫公家,孔子说之,先顺其所为而后与之入政,曰:“举在与直,如何而不得?举直与枉,勿与遂往。”此所谓同污而异涂者。众曲不容直,众在不容正,故人众则食狼,狼众则食人。欲为邪者,必相明正,欲为曲者必相达直。公道不立,私欲得容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此以善托其丑。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夫游没者,不求沐浴,已自足其中矣。故食草之兽不疾易获,水居之虫,不疾易水。行小变而不失常。信有非礼而失礼:尾生死其梁柱之下,此信之非也;孔氏不丧出母,此礼之失者。曾子立孝,不过胜母之阎;墨子非乐,不入朝歌之邑;曾子立廉,不饮盗泉;所谓养志者也。纣为象著而箕子唏,鲁以偶人葬而孔子叹,故圣人见霜而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