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淮南子》 » 第二十卷 泰族训 > 阖闾伐楚,五战入郧,烧高府之粟,破九龙之钟,鞭荆平…+

阖闾伐楚,五战入郧,烧高府之粟,破九龙之钟,鞭荆平王之墓,舍昭王之宫。昭王奔随,百姓父兄携幼扶老而随之,乃相率而为至勇之寇,皆方命奋臂而为之斗。当此之时,无将卒以行列之,各致其死,却吴兵,复楚地。灵工作章华之台,发乾黔之役,外内搔动,百姓罢敝,弃疾乘民之怨而立公子比,百姓放臂而去之,饿于乾谿,食莽饮水,枕块而死。楚国山川不变,土地不易,民性不殊,昭王则相率而殉之,灵王则倍畔而去之,得民之与失民也。原文解释

【原文】

阖闾note-name:阖闾1阖闾: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名光。伐楚,五战入郧,烧高府note-name:高府2高府:国家贮存粮食的地方。之粟,破九龙之钟note-name:九龙之钟3九龙之钟:楚国的宝物,雕刻有九龙图案的编钟。,鞭荆平王note-name:荆平王4荆平王:即楚平王。之墓,舍昭王note-name:昭王5昭王:楚平王的儿子。之宫。昭王奔随,百姓父兄携幼扶老而随之,乃相率而为至勇之寇note-name:至勇之寇6至勇之寇:奋力拼战。,皆方命奋臂而为之斗。当此之时,无将卒以行列之,各致其死,却吴兵,复楚地。灵工作章华之台,发乾黔之役,外内搔动,百姓罢敝,弃疾乘民之怨而立公子比,百姓放臂而去之,饿于乾谿,食莽饮水,枕块而死。楚国山川不变,土地不易,民性不殊,昭王则相率而殉之,灵王则倍畔note-name:倍畔7倍畔:通“背叛”。而去之,得民之与失民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吴王阖闾讨伐楚国,经过五次战斗打入郢都,焚烧粮仓中的粮食,砸破铸有九龙的巨钟,鞭打楚平王的尸骨,驻扎在楚昭王的宫殿里;昭王狼狈逃往随国,百姓父兄扶老携幼跟着昭王逃难,于是大家互相鼓励与敌#-666aa;#-666kk;对抗,同心协力为昭王拼命战斗。这个时候,没有将领统帅布阵指挥,百姓们都拼死搏击,最终击退吴#-666kk;,从而收复了楚国的土地。楚灵王修建了豪华的章华台,又发动乾溪之战,引起国内外骚动不安,百姓疲惫不堪,其弟弃疾利用百姓怨声载道的机会,拥立灵公之弟公子比为楚王,百姓甩开手背而离开楚灵王,楚灵王在乾溪之宫饥饿难忍,只得吃野草、喝路边的污水,最终倒在田野里死去。楚国的江山没有改变,土地面积也没有缩小,百姓的性情也没有大的改变,在楚昭王统治时代,#-666aa;们愿意为昭王这样的君主献身,但在灵王统治时期,#-666aa;们却背弃了灵王,这是因为一个得民心一个不得民心的缘故。

原文翻译

阖闾伐楚,五战入郧,烧高府之粟,破九龙之钟,鞭荆平王之墓,舍昭王之宫。昭王奔随,百姓父兄携幼扶老而随之,乃相率而为至勇之寇,皆方命奋臂而为之斗。当此之时,无将卒以行列之,各致其死,却吴兵,复楚地。灵工作章华之台,发乾黔之役,外内搔动,百姓罢敝,弃疾乘民之怨而立公子比,百姓放臂而去之,饿于乾谿,食莽饮水,枕块而死。楚国山川不变,土地不易,民性不殊,昭王则相率而殉之,灵王则倍畔而去之,得民之与失民也。

吴王阖闾讨伐楚国,经过五次战斗打入郢都,焚烧粮仓中的粮食,砸破铸有九龙的巨钟,鞭打楚平王的尸骨,驻扎在楚昭王的宫殿里;昭王狼狈逃往随国,百姓父兄扶老携幼跟着昭王逃难,于是大家互相鼓励与敌#-666aa;#-666kk;对抗,同心协力为昭王拼命战斗。这个时候,没有将领统帅布阵指挥,百姓们都拼死搏击,最终击退吴#-666kk;,从而收复了楚国的土地。楚灵王修建了豪华的章华台,又发动乾溪之战,引起国内外骚动不安,百姓疲惫不堪,其弟弃疾利用百姓怨声载道的机会,拥立灵公之弟公子比为楚王,百姓甩开手背而离开楚灵王,楚灵王在乾溪之宫饥饿难忍,只得吃野草、喝路边的污水,最终倒在田野里死去。楚国的江山没有改变,土地面积也没有缩小,百姓的性情也没有大的改变,在楚昭王统治时代,#-666aa;们愿意为昭王这样的君主献身,但在灵王统治时期,#-666aa;们却背弃了灵王,这是因为一个得民心一个不得民心的缘故。

【原文注释】

〔1〕阖闾: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名光。

〔2〕高府:国家贮存粮食的地方。

〔3〕九龙之钟:楚国的宝物,雕刻有九龙图案的编钟。

〔4〕荆平王:即楚平王。

〔5〕昭王:楚平王的儿子。»

〔6〕至勇之寇:奋力拼战。

〔7〕倍畔:通“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