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入仙山撒手弃凡尘 走瀚海牵肠归故土 第2节
第一条太后因孝为人之根本,凡妇女素有孝行,或在家孝敬父母,或出嫁孝敬公姑,如贤声著于闺阃,令地方官查奏,赐与旌表牌匾。
第二条太后因‘孝悌’二字皆属人之根本,但世人只知妇女以孝为主,而不言悌;并且自古以来,亦无旌奖。殊不知‘悌’之一字,妇人最关紧要,其家离合,往往关系于此,乃万不可缺的。苟能姒娣和睦,妯娌同心,互相敬爱,彼此箴规,即是克尽悌道,查明亦赐旌奖。
第三条太后因‘贞节’二字自古所重,凡妇女素秉冰霜,或苦志守节,或被污不屈,节烈可嘉者,俱赐旌表。
第四条太后因寿为五福之首,凡妇人年届古稀,家世清白者,赐与寿杖牌匾。
第五条太后因大内宫娥,抛离父母,长处深宫,最为凄凉。今命查明,凡入宫五年者,概行释放,听其父母自行择配;嗣后采选释放,均以五年为期。其内外臣民人等,凡侍婢年二十以外尚未婚配者,令其父母领回,为之婚配;如无父母亲族,即令其主代为择配。
第六条太后因贫寒老媪,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既无六亲之靠,又乏薪水之资;每逢饥寒,坐以待毙,情实堪伤。今命天下郡县设造养媪院。凡妇人四旬以外,衣食无出;或残病衰颓,贫无所归者:准其报名入院,官为养赡,以终其身。
第七条太后因贫家幼女,或因衣食缺乏,贫不能育;或因疾病缠绵,医药无出:非弃之道旁,即送入尼庵,或卖为女优。种种苦况,甚为可怜。今命郡县设造‘育女堂’。凡幼女自襁褓以至十数岁者,无论疾病残废,如贫不能育,准其送堂,派令乳母看养;有愿领回抚养者,亦听其便。其堂内所育各女,俟年至二旬,每名酌给妆资,官为婚配。
第八条太后因妇人一生衣食莫不倚于其夫,其有夫死而孀居者,既无丈夫衣食可恃,形只影单,饥寒谁恤。今命查勘,凡嫠妇苦志守节,家道贫寒者,无论有无子女,按月酌给薪水之资,以养其身。
第九条太后因古礼‘女子二十而嫁’。贫寒之家,往往二旬以外,尚未议婚;甚至父母因无力妆奁,贪图微利,或售为侍妾,或卖为优娼,最为可悯。今命查勘,如女年二十,其家实系贫寒,无力妆奁,不能婚配者,酌给妆奁之资,即行婚配。
第十条太后因妇人所患各症,如经癸带下各疾,其症尚缓;至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故孙真人著《千金方》,特以妇人为首,盖即《易》基乾坤,《诗》首《关雎》之义,其事岂容忽略。无如贫寒之家,一经患此,既无延医之力,又乏买药之资,稍为耽延,逐至不救。妇人由此而死者,不知凡几。亟应广沛殊恩,命天下郡县延访名医,各按地界远近,设立女科;并发御医所进经验各方,配合药料,按症施舍。
第十一条太后因《内则》有‘不涉不撅’之训,盖言妇人不因涉水则不蹇裳,是妇女之体,最宜掩密,其尸骸尤不可暴露。倘贫寒之家,妇女殁后,无力置备棺木,令地方官查明,实系赤贫,给与棺木殡葬;如有暴露道途者,亦即装殓掩埋。
第十二条太后因节孝妇女生前虽得旌表,但殁后遽使泯灭无闻,未免可惜。特沛殊恩,以光泉壤,命各郡县设立‘节孝祠’。凡妇女事关节孝,无论生前有无旌表,殁后地方官查明,准其入祠,春秋二季,官为祭祀。
你道这十二条恩诏可是旷古未有之事么?谁知此诏甫经颁发,太后因见苏蕙织锦回文《璇玑图》,甚为喜爱,时刻翻阅,竟于八百言中,得诗二百余首,欢喜非常,即亲自作了一篇序文。恰好就从这个《璇玑图》上生出一段新闻,却是你们闺中千载难逢际遇。你道奇也不奇?”说罢,把序文取了出来。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归纳探究〗
林之洋航船航行方向,大致是由东而北而西而南,但所写各国,时时又方位出错。兹将三十三国并其方位,依次列于下:
1.君子,2.青邱,3.大人,4.劳民,以上东方之国;
5.聂耳,6.无肠,7.犬封,8.鬼国,以上北方之国;
9.元股,10.毛民,以上东方之国;
11.毗骞,南方之国;
12.无?,13.深目,以上北方之国;
14.黑齿,15.靖人,以上东方之国;
16.跂踵,北方之国;
17.长人,东方之国;
18.白民,19.淑士,以上西方之国;
20.两面,东方之国;
21.穿胸,22.厌火,以上南方之国;
23.寿麻,西方之国;
24.结胸,25.长臂,26.翼民,27.豕喙,28.伯虑,以上南方之国;
29.巫咸,西方之国;
30.歧舌,南方之国;
31.智佳,不详;
32.女儿,33.轩辕,以上西方之国。
《山海经》之海外四经及海内四经,都是以南西北东的顺时针方向为序,大荒四经以东南西北为序,也是顺时针方向。《淮南子》海外三十六国是西南东北的逆时针方向。《镜花缘》只是有个大概方向,并不严格按照诸国的原来方位来依次叙写。故而在写了穿胸、厌火等南方八国后,又转向西方轩辕,以为收束。多九公解释远在东方的君子国何以很快来到轩辕时说道:“我们因要卖货,不问道路遥远,只检商贩通处绕去,所行之地,并非直路,所以耽搁。”亦可用来解释林之洋航船何以忽东忽北,忽南忽西。这是作者的细心之处。
又,书中唐敖说所过之国从君子计起共计三十国,然写到的却是三十三国。大约青邱、鬼国、寿麻三国并未入其境,故而不计在内。这也是作者的细心之处。
——李剑国、占骁勇《〈镜花缘〉丛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