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列子》 » 汤问篇 > 殷汤问于夏革曰:“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

殷汤问于夏革曰:“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后之人将谓今之无物,可乎?”殷汤曰:“然则物无先后乎?”夏革曰:“物之终始,初无极已。始或为终,终或为始,恶知其纪?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也。”殷汤曰:“然则上下八方有极尽乎?”革曰:“不知也。”汤固问。革曰:“无则无极,有则有尽;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无极复无无极,无尽复无无尽。朕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汤又问曰:“四海之外奚有?”革曰:“犹齐州也。”汤曰:“汝奚以实之?”革曰:“朕东行至营,人民犹是也。问营之东,复犹营也。西行至豳,人民犹是也。问豳之西,复犹豳也。朕以是知四海、四荒、四极之不异是也。故大小相含,无穷极也。含万物者,亦如含天地;含万物也故不穷,含天地也故无极。朕亦焉知天地之表不有大天地者乎?亦吾所不知也。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汤又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冯怒,侵减龙伯之国使厄,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东北极有人名曰诤人,长九寸。荆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春夏之月有蠓蚋者,因雨而生,见阳而死。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原文解释

原文(一)

殷汤问于夏革曰:“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后之人将谓今之无物,可乎?”殷汤曰:“然则物无先后乎?”夏革曰:“物之终始,初无极已。始或为终,终或为始,恶知其纪?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也。”

翻译(一)

商汤问夏革说:“太古之初有物存在吗?”夏革说:“如果太古时代没有物存在,那么现在的物是从哪来的呢?后来的#-666aa;如果说现在没有物,可以吗?”商汤又问:“既然这样,那么事物的产生就没有先后之别吗?”夏革说:“事物的开始和终结,本来就没有固定的准则。开始也许就是终结,终结也许就是开始,又如何弄清它们的头绪呢?但是如果说物质之外还有什么,事情发生之先又是怎样,我就不知道啦。”

原文(二)

殷汤曰:“然则上下八方有极尽乎?”革曰:“不知也。”汤固问。革曰:“无则无极,有则有尽;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无极复无无极,无尽复无无尽。朕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汤又问曰:“四海之外奚有?”

翻译(二)

商汤问:“那么天地八方有极限和穷尽吗?”夏革说:“不知道。”商汤再三询问。夏革说:“既然是空无,就没有极限;既然是有物,就没有穷尽。这么复杂的情形,我怎么能知道呢?但是空无的没有极限之外不会再有没有极限,有物的没有穷尽之中也不会再有没有穷尽。没有极限又连‘没有极限’也没有,没有穷尽又连‘没有穷尽’也没有。于是根据这一点我知道,空无是没有极限的,有物是不会穷尽的,而不知道它们是有极限有穷尽的。”商汤又问道:“四海之外还有什么呢?”

原文(三)

革曰:“犹齐州〔7〕也。”汤曰:“汝奚以实之?”革曰:“朕东行至营〔8〕,人民犹是也。问营之东,复犹营也。西行至豳〔9〕,人民犹是也。问豳之西,复犹豳也。朕以是知四海、四荒〔10〕、四极〔11〕之不异是也。故大小相含,无穷极也。含万物者,亦如含天地;含万物也故不穷,含天地也故无极。朕亦焉知天地之表不有大天地者乎?亦吾所不知也。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12〕炼五色石〔13〕以补其阙〔14〕;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15〕与颛顼〔16〕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17〕,折天柱,绝地维〔18〕;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翻译(三)

夏革说:“同四海之内一样。”商汤问:“你用什么来证实呢?”夏革说:“我往东走到过营州,见那里的#-666aa;民同这里的一样。询问营州以东的情况,仍然同营州的一样。往西走到过豳州,见那里的#-666aa;民同这里的一样。询问豳州以西的情况,仍然同豳州的一样。我根据这些知道四海之外、四方荒远之地、四方极远之地都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事物大小互相包含,没有穷尽,没有极限。包含万物的天地,也就像包含天地的宇宙一样。包含万物因此没有穷尽;包含天地因此没有极限。我又怎么知道天地之外没有比天地更大的东西存在呢?这也是我所不知道的。但是天地也是事物。事物自有不足之处,所以从前女娲氏烧炼五色石来修补天地的残缺,砍断大龟的四只脚来撑起天地的四角。后来#-666cc;工氏与颛项争夺帝位,一怒之下,撞着不周山,折断了支撑天空的柱子,扯断了维系大地的绳子;结果天穹向西北方向倾斜,日月星辰都在那里就位;大地往东南方向下陷,江河湖水积水都向那里流淌。”

原文(四)

汤又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19〕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20〕。八纮〔21〕九野〔22〕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23〕,二曰员峤〔24〕,三曰方壶〔25〕,四曰瀛洲〔26〕,五曰蓬莱〔27〕。其山高下周旋〔28〕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29〕。珠玕〔30〕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31〕,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32〕焉。仙圣毒〔33〕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34〕,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35〕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36〕,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37〕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38〕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39〕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41〕者巨亿计。帝冯怒〔41〕,侵减龙伯之国使厄,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翻译(四)

商汤又问:“事物有大小吗?有长短吗?有同异吗?”夏革说:“在渤海的东面不知几亿万里的地方,有一片大海深沟,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底的深谷,那下面没有底,名字叫做归墟。地上八极九方的水流,天际银河的巨流,无不流注到这里,但它的水位永远不增不减。那里有五座山:第一座叫岱舆,第二座叫员峤,第三座叫方壶,第四座叫瀛洲,第五座叫蓬莱。每座山上下周围三万里,山顶平地九千里。山与山之间,相距七万里,彼此相邻矗立。那些山上的楼台亭观都是金玉建成,山上飞禽走兽都是一色纯净白毛。珠玉宝石之树遍地丛生,奇花异果的味道都很醇美,吃了之后可以长生不老。居住的都是仙圣一类的#-666aa;,他们一早一晚,飞来飞去,相互交往,不可计数。不过,这五座山的根部并没有和海底连接,经常随着潮水波涛上下漂移,不得片刻稳定。仙圣们为此感到苦恼,便报告了天帝。天帝恐怕这五座山漂移到西极去,使仙圣们失去居住的地方,便命令北方之#-666nn;禺彊,指挥十五只巨大的海龟抬起头来,把这五座山顶在上面。#-666dd;为三班,六万年轮换一次。这样,五座大山才得以耸立不动。但是,龙伯之国有个巨#-666aa;,抬起脚板没走几步就来到五座山前,一下子就钓上了六只海龟,一并放在肩上,快步回到自己国家,然后烧灼它们的甲骨来占卜吉凶。于是岱舆和员峤二山便漂移到北极,沉入大海,仙圣们流离迁徙的不可计数。天帝大怒,便逐渐减削龙伯国领土的面积,使它越来越狭;逐渐缩小龙伯国国民的身材,使他们越来越矮。到了伏羲、#-666nn;农的时代,那个国家的#-666aa;身还有几十丈#guoxue666-com;

原文(五)

“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国〔42〕。人长一尺五寸。东北极有人名曰诤人〔43〕,长九寸。荆〔44〕之南有冥灵〔45〕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46〕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朽壤〔47〕之上有菌芝〔48〕者,生于朝,死于晦。春夏之月有蠓蚋〔49〕者,因雨而生,见阳而死。终北〔50〕之北有溟海〔51〕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52〕。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53〕知而名之,夷坚〔54〕闻而志之。

翻译(五)

“从中原往东四十万里有一个僬侥国,那里的#-666aa;身长一尺五寸。东北极地有一种#-666aa;名叫诤#-666aa;,身长九寸。荆州南面有一种叫冥灵的大树,以五百岁为春季,以五百岁为秋季。上古时候有一种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季,以八千岁为秋季。朽木腐壤上生长的一种叫灵芝的菌类,早晨长出来,晚上就死了。春夏之交有叫蠛蠓与蚊蚋的小飞虫,逢雨便出生,见到阳光就死亡。终北国的北部有个溟海,又叫天池,海中有一种鱼,它身宽几千里,它的身长与之相称,名字叫做鲲。那里还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做鹏,翅膀展开就像挂在天上的云彩,它的身体也与之相称。世上的人们哪里知道有这些东西呢?大禹出行时,曾经见过它;伯益知道以后,给它起了名字;夷坚听说以后,将它记录下来。

原文(六)

“江浦〔55〕之间生幺虫〔56〕,其名曰焦螟〔57〕,群飞而集于蚊睫〔58〕,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离朱〔59〕、子羽〔60〕方昼拭眦〔61〕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俞〔62〕、师旷〔63〕方夜擿耳〔64〕俯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唯黄帝与容成子〔65〕居空峒〔66〕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67〕见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气听,砰然〔68〕闻之,若雷霆之声。

翻译(六)

长江的水滨之间生长着一种极细小的昆虫,它的名字叫焦螟,成群飞舞,然后聚集在蚊子的眼睫毛上,而且彼此之间触碰不到。栖息停留,飞来飞去,蚊子都觉察不到。视力超群的离朱、子羽,在大白天擦亮眼睛,抬起眉毛,仔细观看,也看不到它们的形体;听觉灵敏的?俞、师旷,在深夜中扯着耳朵,低着脑袋,细心倾听,也听不到它们的声音。只有黄帝和容成子居住在崆峒山上,一同斋戒三个月,心如死灰,形如枯木;然后慢慢地用#-666nn;念去省察,才发现它们形体#guoxue666-com;大,如同嵩山巍然耸立;慢慢地用元气去谛听,才听到它们砰砰巨响,如同雷霆的声音。

原文(七)

“吴、楚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櫾〔69〕。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70〕之疾。齐州珍之,渡淮〔71〕而北而化为枳〔72〕焉。鸜鹆〔73〕不逾济〔74〕,貉〔75〕逾汶〔76〕则死矣,地气然也。虽然,形气异也,性钧已,无相易已。生皆全已,分皆足已。吾何以识其巨细?何以识其修短?何以识其同异哉?”

翻译(七)

吴国和楚国有一种#guoxue666-com;大的树木,它的名字叫柚。碧绿的树叶冬天常青,朱红的果实味道酸甜。吃它的果皮,喝它的汁液可以治愈气逆的疾病。中原一带的#-666aa;们视为珍宝,但将它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成了不可食用的枳。八哥不能渡过济水,狗獾渡过汶水就死,这些都是地方的气候和水土使他们这样的。尽管万物的形状气质不同,而总体上却保持着常态,它们之间不能相互置换。天性都已完备,天#-666dd;都已充足。我凭什么来辨别它们的大小,凭什么辨别它们的长短,凭什么辨别它们的同异呢?”

原文翻译

殷汤问于夏革曰:“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后之人将谓今之无物,可乎?”殷汤曰:“然则物无先后乎?”夏革曰:“物之终始,初无极已。始或为终,终或为始,恶知其纪?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也。”

商汤问夏革说:“太古之初有物存在吗?”夏革说:“如果太古时代没有物存在,那么现在的物是从哪来的呢?后来的#-666aa;如果说现在没有物,可以吗?”商汤又问:“既然这样,那么事物的产生就没有先后之别吗?”夏革说:“事物的开始和终结,本来就没有固定的准则。开始也许就是终结,终结也许就是开始,又如何弄清它们的头绪呢?但是如果说物质之外还有什么,事情发生之先又是怎样,我就不知道啦。”

殷汤曰:“然则上下八方有极尽乎?”革曰:“不知也。”汤固问。革曰:“无则无极,有则有尽;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无极复无无极,无尽复无无尽。朕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汤又问曰:“四海之外奚有?”

商汤问:“那么天地八方有极限和穷尽吗?”夏革说:“不知道。”商汤再三询问。夏革说:“既然是空无,就没有极限;既然是有物,就没有穷尽。这么复杂的情形,我怎么能知道呢?但是空无的没有极限之外不会再有没有极限,有物的没有穷尽之中也不会再有没有穷尽。没有极限又连‘没有极限’也没有,没有穷尽又连‘没有穷尽’也没有。于是根据这一点我知道,空无是没有极限的,有物是不会穷尽的,而不知道它们是有极限有穷尽的。”商汤又问道:“四海之外还有什么呢?”

革曰:“犹齐州也。”汤曰:“汝奚以实之?”革曰:“朕东行至营,人民犹是也。问营之东,复犹营也。西行至豳,人民犹是也。问豳之西,复犹豳也。朕以是知四海、四荒、四极之不异是也。故大小相含,无穷极也。含万物者,亦如含天地;含万物也故不穷,含天地也故无极。朕亦焉知天地之表不有大天地者乎?亦吾所不知也。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夏革说:“同四海之内一样。”商汤问:“你用什么来证实呢?”夏革说:“我往东走到过营州,见那里的#-666aa;民同这里的一样。询问营州以东的情况,仍然同营州的一样。往西走到过豳州,见那里的#-666aa;民同这里的一样。询问豳州以西的情况,仍然同豳州的一样。我根据这些知道四海之外、四方荒远之地、四方极远之地都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事物大小互相包含,没有穷尽,没有极限。包含万物的天地,也就像包含天地的宇宙一样。包含万物因此没有穷尽;包含天地因此没有极限。我又怎么知道天地之外没有比天地更大的东西存在呢?这也是我所不知道的。但是天地也是事物。事物自有不足之处,所以从前女娲氏烧炼五色石来修补天地的残缺,砍断大龟的四只脚来撑起天地的四角。后来#-666cc;工氏与颛项争夺帝位,一怒之下,撞着不周山,折断了支撑天空的柱子,扯断了维系大地的绳子;结果天穹向西北方向倾斜,日月星辰都在那里就位;大地往东南方向下陷,江河湖水积水都向那里流淌。”

汤又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冯怒,侵减龙伯之国使厄,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商汤又问:“事物有大小吗?有长短吗?有同异吗?”夏革说:“在渤海的东面不知几亿万里的地方,有一片大海深沟,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底的深谷,那下面没有底,名字叫做归墟。地上八极九方的水流,天际银河的巨流,无不流注到这里,但它的水位永远不增不减。那里有五座山:第一座叫岱舆,第二座叫员峤,第三座叫方壶,第四座叫瀛洲,第五座叫蓬莱。每座山上下周围三万里,山顶平地九千里。山与山之间,相距七万里,彼此相邻矗立。那些山上的楼台亭观都是金玉建成,山上飞禽走兽都是一色纯净白毛。珠玉宝石之树遍地丛生,奇花异果的味道都很醇美,吃了之后可以长生不老。居住的都是仙圣一类的#-666aa;,他们一早一晚,飞来飞去,相互交往,不可计数。不过,这五座山的根部并没有和海底连接,经常随着潮水波涛上下漂移,不得片刻稳定。仙圣们为此感到苦恼,便报告了天帝。天帝恐怕这五座山漂移到西极去,使仙圣们失去居住的地方,便命令北方之#-666nn;禺彊,指挥十五只巨大的海龟抬起头来,把这五座山顶在上面。#-666dd;为三班,六万年轮换一次。这样,五座大山才得以耸立不动。但是,龙伯之国有个巨#-666aa;,抬起脚板没走几步就来到五座山前,一下子就钓上了六只海龟,一并放在肩上,快步回到自己国家,然后烧灼它们的甲骨来占卜吉凶。于是岱舆和员峤二山便漂移到北极,沉入大海,仙圣们流离迁徙的不可计数。天帝大怒,便逐渐减削龙伯国领土的面积,使它越来越狭;逐渐缩小龙伯国国民的身材,使他们越来越矮。到了伏羲、#-666nn;农的时代,那个国家的#-666aa;身还有几十丈#guoxue666-com;

“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东北极有人名曰诤人,长九寸。荆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春夏之月有蠓蚋者,因雨而生,见阳而死。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

“从中原往东四十万里有一个僬侥国,那里的#-666aa;身长一尺五寸。东北极地有一种#-666aa;名叫诤#-666aa;,身长九寸。荆州南面有一种叫冥灵的大树,以五百岁为春季,以五百岁为秋季。上古时候有一种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季,以八千岁为秋季。朽木腐壤上生长的一种叫灵芝的菌类,早晨长出来,晚上就死了。春夏之交有叫蠛蠓与蚊蚋的小飞虫,逢雨便出生,见到阳光就死亡。终北国的北部有个溟海,又叫天池,海中有一种鱼,它身宽几千里,它的身长与之相称,名字叫做鲲。那里还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做鹏,翅膀展开就像挂在天上的云彩,它的身体也与之相称。世上的人们哪里知道有这些东西呢?大禹出行时,曾经见过它;伯益知道以后,给它起了名字;夷坚听说以后,将它记录下来。

“江浦之间生幺虫,其名曰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离朱、子羽方昼拭眦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俞、师旷方夜擿耳俯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

长江的水滨之间生长着一种极细小的昆虫,它的名字叫焦螟,成群飞舞,然后聚集在蚊子的眼睫毛上,而且彼此之间触碰不到。栖息停留,飞来飞去,蚊子都觉察不到。视力超群的离朱、子羽,在大白天擦亮眼睛,抬起眉毛,仔细观看,也看不到它们的形体;听觉灵敏的?俞、师旷,在深夜中扯着耳朵,低着脑袋,细心倾听,也听不到它们的声音。只有黄帝和容成子居住在崆峒山上,一同斋戒三个月,心如死灰,形如枯木;然后慢慢地用#-666nn;念去省察,才发现它们形体#guoxue666-com;大,如同嵩山巍然耸立;慢慢地用元气去谛听,才听到它们砰砰巨响,如同雷霆的声音。

“吴、楚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櫾。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齐州珍之,渡淮而北而化为枳焉。鸜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矣,地气然也。虽然,形气异也,性钧已,无相易已。生皆全已,分皆足已。吾何以识其巨细?何以识其修短?何以识其同异哉?”

吴国和楚国有一种#guoxue666-com;大的树木,它的名字叫柚。碧绿的树叶冬天常青,朱红的果实味道酸甜。吃它的果皮,喝它的汁液可以治愈气逆的疾病。中原一带的#-666aa;们视为珍宝,但将它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成了不可食用的枳。八哥不能渡过济水,狗獾渡过汶水就死,这些都是地方的气候和水土使他们这样的。尽管万物的形状气质不同,而总体上却保持着常态,它们之间不能相互置换。天性都已完备,天#-666dd;都已充足。我凭什么来辨别它们的大小,凭什么辨别它们的长短,凭什么辨别它们的同异呢?”

扩展阅读

【注释】

〔1〕殷汤:又称成汤、汤武、天乙。姓子,名履,原为商族部落领袖,后经十一次出征,成为当时强国,一举攻灭夏桀,建立商朝。庙号太祖,为商太祖。在位30年,其中17年为夏朝商国诸侯,13年为商朝国王。

〔2〕夏革:#-666aa;名,字子棘,汤大夫,商之贤士,汤尊之以师。

〔3〕极已:穷尽;终止。

〔4〕纪:指丝的头绪。

〔5〕八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向。

〔6〕极尽:终点;尽头。

〔7〕齐州:犹中州。古时指中原。

〔8〕营:地名,古十二州之一,在今辽宁一带。

〔9〕豳(bīn):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

〔10〕四荒:四方荒远之地。

〔11〕四极:四方极远之地。

〔12〕女娲氏:中华上古之#-666nn;#-666aa;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起初以泥土造#-666aa;,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而后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天,斩龟足以撑天。

〔13〕五色石:古代传说中女娲炼的补天石。

〔14〕阙:豁口,空缺。

〔15〕#-666cc;工氏:古代#-666nn;话人物,炎帝后裔的一支。传说为人面蛇身赤发,身乘二龙。据古史记载他曾与颛顼争为帝。

〔16〕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号为#guoxue666-com;阳氏,亦为“五帝之一”。

〔17〕不周之山:即不周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不周,即有缺口的意思。

〔18〕地维:维系大地的绳子。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持,地有四维系缀。故亦指地的四角。

〔19〕大壑:即大海。指渤海、东海、太平洋。

〔20〕归墟:亦作“归虚”。传说为海中无底之谷,谓众水汇聚之处。

〔21〕八纮:八方极远之地。《淮南子·墬形训》:“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紘,亦方千里。”

〔22〕九野:古代指天的中央和八方,即钧天、苍天、变天、玄天、幽天、昊天、朱天、炎天、阳天。

〔23〕岱舆(dài yú):古代传说中的#-666nn;山。

〔24〕员峤: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峤(qiáo),山锐而高,故以形而名。

〔25〕方壶: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一名方丈。

〔26〕瀛洲:古代传说中的神山。

〔27〕蓬莱:又称“蓬壶”。古代传说中的神山。

〔28〕周旋:周围,方圆。

〔29〕缟:白色。

〔30〕玕(gān):一种类似玉的美石。

〔31〕连著:连接。指没有和水底固定。

〔32〕峙:直立,耸立。

〔33〕毒:恨,以为苦。

〔34〕西极:西方极远之处。

〔35〕禺彊:古代传说中的北方之神。《山海经·大荒北经》:“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彊。”

〔36〕番:批,次。

〔37〕龙伯之国:古代传说中的大人国。

〔38〕暨(jì):到,至。

〔39〕数:占卜。

〔40〕播迁:迁徙;流离。

〔41〕冯怒:盛怒;大怒。

〔42〕僬侥(jiāo yáo)国:古代传说中的矮人国。

〔43〕诤(zhèng)人:古代传说中的矮小之人。诤,通“靖”。

〔44〕荆:即古九州之一的荆州。《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当指荆山(今湖北南漳西)至衡山之间地域。

〔45〕冥灵:神话传说中的树木名。生江南,以叶生为春,叶落为秋。

〔46〕大椿:古寓言中的木名,以一万六千岁为一年。

〔47〕朽壤:腐土。

〔48〕菌芝:即灵芝。

〔49〕蠓蚋(měng ruì):蠛蠓与蚊蚋。

〔50〕终北:神话中的国名。

〔51〕溟海:黑颜色的海,大概位于北极极远的地方。

〔52〕鲲(kūn):古代传说中的大鱼。

〔53〕伯益: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相传善于畜牧和狩猎,被舜任为“虞”(掌管山泽的官)。

〔54〕夷坚:古代传说中博览多闻的人。

〔55〕江浦:长江的水滨。

〔56〕幺虫:细小的昆虫。

〔57〕焦螟(míng):传说中一种极小的虫。

〔58〕蚊睫:蚊虫的眼睫毛。比喻极小的处所。

〔59〕离朱:古代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人物。目力极好,能在百步之外看见秋毫之末。

〔60〕子羽:当为传说中视力极强的明目者。

〔61〕拭眦(zì):拭目。

〔62〕? (zhì)俞:古代听觉特别灵敏的人。

〔63〕师旷:春秋时代晋平公的乐师,目盲,善于弹奏七弦琴,辨音能力极强。相传古乐《阳春》、《白雪》即为师旷所作。

〔64〕擿耳:搔耳朵。擿(zhì),搔,挠。

〔65〕容成子: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黄帝之臣子,是指导黄帝学习养生术的老师之一。曾经栖自太姥山炼药,后隐居崆峒山,年二百岁。

〔66〕空峒:山名。亦作“空同”或“崆峒”。在今甘肃平凉西,是泾河的发源地。

〔67〕块然:犹魁然。高大的样子。

〔68〕砰然:雷声或水流激荡声等。

〔69〕櫾(yòu):古同“柚”。即柚树,果实可食,生于江南。冬不落叶,四季常青。70愤厥:由于愤气郁结造成的痉挛昏厥。

〔71〕淮:水名,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两省入洪泽湖。简称“淮”。

〔72〕枳(zh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多刺,果实黄绿色,味酸不可食,可入药。亦称“枸橘”。

〔73〕鸜鹆(qú yù):俗称八哥。体羽黑色,喙足黄色。雄鸟善鸣,能效人言。

〔74〕济:古称济水,古四渎之一。

〔75〕貉(hé):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

〔76〕汶:汶水。今名大汶水或大汶河,源出山东莱芜北,北入黄河。一说指四川汶水。